魏晋南北朝丧礼学的兴盛及其实践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高二旺 发表于:2010-10-30 12:01  点击:
【关健词】魏晋南北朝;丧礼学;丧礼实践
丧礼学作为一种礼学理论和学术现象,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魏晋南北朝时期,丧礼学呈现出繁荣景象,具体表现在精通丧礼学的礼学家众多,有关丧礼学的著述丰富,以及对丧礼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丧礼学的实践主要体现在礼学家和丧礼著作不仅为朝廷制定丧礼和议礼提供理论根据,而且

魏晋南北朝时期礼学的兴盛是学术界的共识,然对于礼学兴盛的具体情况却语焉不详,对丧礼学在实践中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也所论不多。魏晋南北朝时人研究礼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学术,也是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指导礼的实践。
  
  一、精通丧礼的礼学家辈出,且地位较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礼学家,唐人杜佑在《通典》中列举出的就有一百余位。①正史中所记载的魏晋南北朝礼学家可谓群星闪耀,不妨举其大略。
  三国时期的礼学家有王肃、谢慈、谯周等,他们几位被清代的唐晏归入《礼经》高堂氏学派。②王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③王肃以郑玄经学批判者的姿态出现,在丧礼理论方面主张三年丧礼二十五月,对后世影响很大。东吴傅相谢慈,蜀国谯周也都是著名的礼学家。晋朝的礼学家有荀顗、挚虞、袁准、贺循、王彪之、刘智、姜辑、吴商、曹述初、徐邈、徐广等。如贺循继承庆氏学,礼学造诣深厚,“朝廷疑滞皆谘之于循,循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④
  南朝刘宋涌现出不少的礼学家,“臧焘、徐广、傅隆、裴松之、何承天、雷次宗,并服膺圣哲,不为雅俗推移,立名于世,宜矣。颍川庾蔚之、雁门周野王、汝南周王子、河内向琰、会稽贺道养,皆托志经书,见称于后学。”⑤朱膺之、徐爰等也是刘宋的礼学家,他们都参与过丧礼的讨论。南齐的礼学家,齐初有伏曼容、王俭,后有刘瓛、吴苞,齐末有何佟之。何佟之仕齐,“为诸生讲《丧服》,结草为绖,屈手巾为冠,诸生有未晓者,委曲诱诲,都下称其醇儒”。⑥梁朝的礼学家有周舍、徐勉、明山宾、裴子野、贺玚、严植之等等。陈朝的礼学大家有刘师知、沈文阿、徐陵、王元规等。如刘师知在陈朝初年受到重用,“是时兵乱之后,礼仪多阙,高祖为丞相及加九锡并受禅,其仪注并师知所定焉”。⑦王元规少年受业于沈文阿,通《丧服》学,陈后主在东宫时,引王元规为学士,“亲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⑧
  北魏孝文帝以前,礼学家有崔浩、索敞、李孝伯等。孝文帝在位时的礼学家较多,如李冲、游明根、李彪、王肃、刘芳等人。北魏后期的礼学家则主要有柳玄达、张普惠等。柳玄达曾“著《丧服论》,约而易寻”。⑨此外,北魏的大臣崔光、房景先等也多通丧礼。崔孝政“丧纪之礼,特所留情,衣服制度,手能执造”。⑩北齐最重要的礼学家是邢卲,“吉凶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11}魏收在礼学上的地位仅次于邢卲,“及帝崩于晋阳,驿召收及中山太守阳休之参议吉凶之礼,并掌诏诰。仍除侍中,迁太常卿。文宣谥及庙号、陵名,皆收议也”。{12}此外徐之才、裴谳之、刘祎等也都精通礼学。徐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13}后来受到齐文宣的欣赏。裴谳之“尤悉历代故事、仪注,丧礼皆能裁正”。{14}刘祎“善三礼,吉凶仪制,尤所留心”。{15}北周的礼学家则有沉重、熊安生、樊深等人。
  魏晋南北朝的礼学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朝廷官员,兼有礼学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如曹魏王肃、蜀汉谯周、西晋的荀顗、挚虞,南朝的王俭、严植之,北朝的刘芳、邢卲都是朝廷显官,他们大多直接参与制礼议礼的活动。还有一些礼学家,尽管政治地位不高,但由于其高深的礼学造诣,广收门徒,传播礼学,给当朝统治者以影响,他们同样有着很高的地位。尤其在南北朝时期,一些著名的礼学家成为皇室子弟甚至皇帝的老师,与皇室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南朝雷次宗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业师,“太祖年十三,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16}更为突出的是,南朝的梁朝和北魏孝文帝前后的宗室也有不少人精通礼学,如萧梁昭明太子,北魏皇族元澄、元顺等。以昭明太子为例,普通三年(522)十一月,始兴王憺薨,“旧事,以东宫礼绝傍亲,书翰并依常仪。太子意以为疑,命仆射刘孝绰议其事”。{17}仆射刘孝绰等主张至卒哭除服,但在昭明太子的辩难下,最终定立了东宫为旁亲服终月的制度。并且,晋武帝、齐高帝、梁武帝、梁元帝、北魏孝文帝等都是精通礼学的帝王。尤以梁武帝礼学最精,在大臣修订五礼的过程中“称制断疑”。
  
  二、丧礼学著作大量涌现,尤以丧服类最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有关丧礼的著作,主要有丧服、丧仪或凶礼等方面的著述。
  东吴傅相谢慈“撰《丧服图》及《变除》行于世”。{18}蜀国谯周著有《祭志》,刘宋时人们还引用其中的内容:“礼,身有丧,则不为吉祭。缌麻之丧,于祖考有服者,则亦不祭,为神不飨也。”{19}晋朝刘智著《丧服释疑论》、{20}袁准“注《丧服经》”、{21}崔游“撰《丧服图》,行于世”,{22}等等。另外,范隆“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23}晋益阳令吴商有“《丧杂事》二十卷”。{24}
  刘宋庾蔚之“略解《礼记》,并注贺循《丧服》,行于世云”。{25}张镜的《宋东宫仪记》有不少涉及到丧礼,“《宋东宫仪记》二十三卷,宋新安太守张镜撰”。{26}另外,沈亮的著述包括《诔》、《哀辞》、《挽歌》等在内共189首。{27}南齐王俭“少撰《古今丧服集记》并文集,并行于世”。{28}文学家王逡之也通丧礼,“初,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29}伏曼容永明初“与河内司马宪、吴郡陆澄共撰《丧服义》”,其著作有《丧服集解》等。{30}沈驎士著有《孝经》、《丧服》等。{31}梁朝除严植之曾主持修撰《凶礼仪注》479卷外,{32}裴子野著有《集注丧服》2卷,《附益谥法》1卷,“并行于世”。{33}明山宾著有《孝经丧礼服义》15卷。{34}顾越著有《丧服》等义疏40余卷。{35}陈朝吴郡张冲撰述颇丰,其中有《丧服义》3卷,《孝经义》3卷。{36}
  北魏柳玄达曾“著《丧服论》,约而易寻”。{37}北齐卢道虔“好《礼》学,南齐尚书令王俭《丧服集记》七十余条”。{38}李公绪“雅好著书”,所著几部书并行于世,其中有《丧服章句》1卷。{39}
  《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南朝时期有关丧礼的著作达50种左右,绝大多数是有关丧服的。其中有为《丧服》经传作注的著作、关于服丧和丧服变除仪节的著作、为丧服实践释疑解难的著作等等,有的还附以丧服礼图进行说明。为《丧服》经传作注的著作如刘宋裴松之、蔡超各著《集注丧服经传》1卷,南齐楼幼瑜、刘瓛、沈麟士、司马宪以及梁朝何佟之都撰有《丧服经传义疏》;关于服丧和丧服变除仪节的著作如东吴谢慈撰《丧服变除图》5卷,晋太保卫瓘《丧服仪》1卷,晋代葛洪《丧服变除》1卷,梁朝有《丧服祥禫杂议》29卷;为丧服实践释疑解难的著作有晋刘智《丧服释疑》、梁朝皇侃撰《丧服要问》1卷、《丧服问答目》13卷;图说丧服的著作有南齐王俭撰《丧服图》1卷,梁朝皇侃著《五服图》、《五服图仪》、《丧服礼图》各1卷;还有的著作涉及到国家礼制,如晋广陵相孔衍撰《凶礼》1卷,陈朝大将军袁宪撰《丧服假宁制》3卷等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