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做子女的要多关心爱护父母的身体。生老病死乃人生的自然规律。我们的父母总会生病,总会慢慢变老,为人子女者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事之以礼,而且还要忧年忧疾,正所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程颢说:“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是亲者,亦不可知医。”㈣《礼记·曲礼上》记载了孝子在父母患病期间的行为要求:“父母之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堕,琴瑟不御,食肉不
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到铟矧,怒不至詈。疾至复故。”儿女的一生。就是父母倾尽其心血为子女付出的一生,父母付出的是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之年在我们的心里可能永远是惧大于喜的,因为我们能做的太少,父母能给的太多。与其在父母百年之后尽一年两年之孝,不如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做一分一毫,在他们的病榻之侧悉心照料。
(2)慎终追远
在二翟看来,孝行不仅表现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而且体现在父母逝世后的慎终追远。
父母健在,子女必须孝敬;父母死后,子女必须事死如事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送死,天下之至重。人心苟能竭力尽此一事,则可以当天下之大事。”也就是说,为父母送葬,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了,如果人人能竭尽全力把这件事办好了,就可以堪担天下大事。程颐还专门写了《葬说》,他认为为父母送葬,首先要注意选择坟地的永久性。营建墓室要考虑到棺椁上面不能堆积太多的土块。这是取“无使土亲肤之义。”棺椁要坚固永久,最好用柏木制成。因为“葬者鲜不被虫者,虽极深,亦有土虫。故思木之不坏者。得柏心为久,后又见松脂锢之又益久,故用松脂涂棺。”
并且,二程认为,送葬必须以安亲为原则。反对厚葬。程颐在《为家君上神宗皇帝论薄葬书》中说:“臣观秦、汉而下,为帝王者。……然而鲜克保完其陵墓者,其故何哉?独魏文帝、唐太宗所传嗣君,能尽销到,为之远虑,至今安全。事迹昭然,存诸简策。呜呼!二嗣君不苟为崇奢侈以循己意,乃以安亲为心,可谓至孝矣。汉武之葬,霍光秉政,暗于大体,奢侈过度,致使陵中不复容物,赤眉之乱,遂见发掘。识者谓赤眉之暴,无异光自为之,为其不能深虑以致后害也。二君从俭,后世不谓其不孝;霍光厚葬。千古不免为罪人。”也就是说厚葬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墓中财物的觊觎之心。以致于引起“遂见发掘”之祸,使得陵墓被破坏:相反,若实行薄葬,则不“致后害也”。于是乎,薄葬不谓不孝,厚葬不可谓孝,关键是要以安亲为原则,也就是说孝亲是“论心不论迹”的。
此外,在慎终追远方面,二程还主张祭祀。对祖先慎终追远就是感念祖先对个体生命的给予。“又问:祭起于圣人制作以教人否?日:非也。祭先本天性。如豺有祭,獭有祭,鹰有祭,皆是天性。岂有人而不知物乎?圣人因而裁成礼法以教人耳。这就是说祭祀并非圣人刻意制定规则以教人为之,它是出于天性。不仅仅人类如此,动物亦知道祭祀这一行为。二程指出:“祭祀,极有深意。不可不深思。”劂二程所指的“深意”,应该是说人是从祖先那里繁衍而来的,无祖就没有自己,因而后人对祖先之恩德一定要报。祖先们已经死了。无法以厚生奉养之,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祭祀。孝丧和孝祭的礼仪让人们对生命肃然起敬。它要求人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生命;它也要求人们认祖归宗,追根溯源,感悟生命繁衍的不易,从而唤起对生命的珍爱,懂得敬畏生命;同时,它更要求每个人要有传递生命的责任。中国文化就是以血缘的代代相传理解生命的永恒不死,认为个体都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中的一环,要求人们将生命的种子传递到永远。
三、二程“孝”思想的现代意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这个“理”其实就是封建的伦理纲常。二程“孝”思想被纳入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的总纲目中。使得本是基于人类自然亲情基础上的孝道,服务于尊卑有差的“三纲”封建道德,进而使孝之义务更片面化、绝对化。历史地看。二程“孝”思想是不成熟的,但是,一种思想一旦具有了理论的形态,便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独立性,并不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失去效用,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不断增加符合于时代要求的新的内容,继续发挥它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的作用。在对二程“孝”思想的内涵和外延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实际,我们发现它对于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从个人层面上来说,一个人必须将“孝”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才能为他人和社会所悦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对社会无害的人,即做一个“善”人,这是底线要求,最基本的要求。而如何做一个“善”人呢。古人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即要想做一个“善”人,首先做一个有孝心的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人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诗经·蓼莪》)诗经中的这句话点明了人的爱的起点和源泉,所谓“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兄弟尚做不到孝和悌,就首先危害了家庭的和睦,遑论对社会有益1
2、从家庭层面上来说,对“孝”的提倡,有助于培养子女尊重、赡养父母的意识,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孝”是由“老”和“子”组成的,即子女赡养老人的意思。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我们反过来说一个命题。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没有,因为那是近乎本能。这个世界上,生物之爱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残酷:所有的爱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对父母来说,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父母怎么尽心都不为过。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