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们观察,先秦汉语中+名词构成的方位短语在很多文献中都存在,而且用在中之后的名词也不一。详见下表: 我们看到,在我们考察的这十部文献中都有这类用法。就与中结合的名词来说,《诗经》最多,其他文献中后的
据我们观察,先秦汉语“中+名词”构成的方位短语在很多文献中都存在,而且用在“中”之后的名词也不一。详见下表:
我们看到,在我们考察的这十部文献中都有这类用法。就与“中”结合的名词来说,《诗经》最多,其他文献“中”后的名词虽然很多与《诗经》中重复,但是似乎并不能看出哪些名词是必须用在“中”之后的。从用在“中”后的名词的语义特点角度考虑为什么只有“中”才能有此类用法是行不通的。看来先秦汉语方位词中只有“中”能构成倒置类的方位短语,与方位词“中”自身的语义特点一定有必然的联系。
“先秦汉语的名词表处所不以加方位词为条件。先秦汉语的单纯方位词用在名词后头的时候都有实在的方位意义,它们的出现主要是出于语义上的要求而不是语法上的要求。多数方位词用不用在名词后头,都表示处所,只是语义上不同。只有‘中’有点特别,用与不用,似乎并无区别。”[5](P245-248)就是说,单纯方位词用在名词后头是为了突显方位义,是语义表达上的需要而不是语法上的需要。①如:
(8)敦彼独宿,亦在车下。(《诗经·幽风·东山》)
例(8)中单纯方位词“下”的出现不是语法上的要求,因为处所动词“在”已经赋予了名词“车”的处所义,语法上不需要在“车”后强制加方位词。之所以在“车”后加方位词“下”,主要是为了更加精确具体地表达方位,完全是语义上的要求。
然而,方位词“中”是特别的,用与不用,似乎并无区别。根据对先秦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中”确实与其他单纯方位词有不同之处。“‘中’指示人、物本身的空间,其他方位词表示人、物本身之外的某个方位。”[6]因此,“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内、外、间、侧、旁”这些方位词前加“名词”构成的方位短语与该“名词”表示的语义是不等值的。而方位词“中”由于强调人、物、事本身具有的空间,前加“名词”组成方位短语后,表示的仍是该“名词”的处所义,语义上并没有增加太多的新信息。②如:
(9)即位于门东,西面。……布席于门中,闑西阈外,西面。……出门左,西面再拜。(《仪礼·士冠礼第一》)
例(9)“于门东”中处所介词“于”赋予了“门”处所义,而“门东”则在处所义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方位义;同样,“门左”比“门”有更加精确的方位。而“于门中”语义上与“于门”并无太大差别。
试比较:
(10)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左传·庄公八年》)
既然“中”的出现不是语法上的要求,又没有提供太多的语义内容,那么它自然就不会受到语法和语义上的制约,它与名词构成方位短语时,语序也就显得十分灵活,可以出现在名词前也可以出现在名词后。语义上,“名词+中”=“中+名词”,甚至是“名词+中”=“中+名词”=“名词”。于是,在先秦文献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名词+中”的用法,也可以看到“中+名词”的用法,而且语义上是相同的。如:
(11)《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大畜卦第二十六》)
(12)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荀子·富国第十》)
例(12)中的“中山”即“山中”。[7](P207-209)
(13)乃设楅于庭中,南当洗,东肆。(《仪礼·乡射礼第五》)
(14)司正实觯,降自西阶,中庭北面坐奠觯,兴,退,少立。(《仪礼·乡射礼第五》)
例(14)中的“中庭”即“庭中”。[8](P100)
(15)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庄子·外篇》)
(16)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诗经·周南·兔罝》)
例(16)中的“中林”,即“林中”。[9](P12)
(17)使百姓莫不有藏恶于其心中,恐其如壅大川,溃而不可救御也。(《国语·晋语》)
(18)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国语·鲁语》)
例(18)中的“中心”即“心中”。
现代汉语中意为“中间位置,中央位置”的“中心”,先秦时期用“心中”。如:
(19)心中,自是往相若也。(《墨子·经上第四十》)
“心中”即“中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心,其到各端点的长度相同”。[10](P255-256)
与此类用法相关,但稍有不同的是“中原”、“中国”以及后来出现的“中土”。这里的“中”含有文化义,“中原”、“中国”、“中土”可以理解为“原中”、“国中”、“土中”,也可以理解为“中央之原”、“中央之国”、“中央之土”,并且由于先秦时期它们很多时候被看成一个词,后一种理解似乎更为合理。不过,我们还是能从它们身上找到“中+名词”类方位短语的影子。
先秦文献中,“中原”和“中国”有用作方位短语的情况。如:
(20)句践说於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讎,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国语·越语》)
例(20)中的“中原”,即“原中,原野”[11](P590-593),“中原”是方位短语。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