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人们就把目光投向了核能。但萨卡认为:尽管人们可以接受它的危险性,而且通过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它的危险
性,铀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根据专家的预测,铀矿只能再使用60年。在1981年全球的铀产量就已达到顶峰,这意味着此后其产量将逐年降低。此外,铀的成本也在不断升高,2006年9月铀的价格是2001年的6倍。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些现实主义者把目光投向了储量相对较大、价格相对便宜的煤炭。不过,燃烧煤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却又成了问题。而通过所谓的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and Storage)解决这一问题却又面临着寻找适合的山洞和岩石来封锁液化二氧化碳的难题。
基于对自然资源的以上分析,萨卡认为:当前应当实现范式的转换,目前的两种范式——发展范式和可持续发展范式——都应当为“增长极限”的范式所取代。发展范式强调人类对自然进行无限制的征服,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高科技的超工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范式则强调既要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又要关心人类的自然基础,力图实现一个生态的工业社会。萨卡认为:这两种范式都无法解释当前的现象,只有增长极限的范式“比任何其他的范式能对更多的观察现象提供基本解读”。因此,在经济问题上,萨卡认为,试图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去实现经济的增长并且不破坏环境都是一种幻想,这些措施都存在着极限。当前不是要实现经济的增长,而是要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使经济收缩。他说:“气象学家已经达成的另一个共识是,要把全球变暖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现有水平上减少60%~80%。而在德国,某些科学家甚至提出,为了保护稀缺资源与减少污染,工业化国家的资源消耗要减少到目前水平的10%。一旦真的这样做,将意味着一种经济萎缩。我们不可能在资源消耗高幅度减少的同时,还能实现经济增长和维持繁荣。”
萨卡认为:经济收缩战略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是无法实现的。支持生态资本主义主张的学者尽管提出了许多的措施希望能解决生态问题,但是他们无一例外仍主张经济的增长,依然在发展范式或可持续发展范式里思考问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体制的逻辑。即资本主义天然存在着一种资本的逻辑,它要求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利润的最大化,它建立在自私自利的驱动力基础之上,市场与价格机制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注重未来人类的生存。简单说,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增长动力。这种内在的增长动力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企业家并不满足于只是赚取足够的生活所需。他们希望赚得更多……其次,他们不或不能消耗完所有的利润,而是希望在下一年赚取更多的利润(贪婪)……第三,存在着一种经济增长的外部强制。资产阶级不可能说‘足够了’。如果一名资本家不利用大规模经济,他/她的竞争者就会这样做并把他/她挤出商业圈。在残酷竞争的资本主义世界有一条规律:优胜劣汰。所有的人都在努力扩张,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经济的扩张。”为此,萨卡也进行了一些实证分析。比如,他考察了生态资本主义拥护者最流行的经济手段——生态税政策改革,指出资本家不会因为要保护环境而违背资本主义的法则或生产和消费的工业模式。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
如何克服生态危机呢?有些激进的生态学家和市场经济的拥护者认为:生态危机的克服是非意识形态化的,没有必要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做出选择。但是,萨卡却认为需要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做出选择,而他的选择就是社会主义。他明确反对资本主义。据他所说:“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剥削、残酷竞争、崇拜财富、利润和贪婪的动机。我拥护社会主义,也主要是因为它所代表的价值观:平等、合作和团结。”此外,还有实践层面上的原因,他通过阅读知道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者必须是一名唯物主义者,也就是说,要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建构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建立在地球的物质条件之上,而上述对地球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考察,使其坚决认为,资本主义追求增长的内在逻辑必然要破坏地球的物质条件,因此,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克服生态危机的。萨卡的“基本观点是,要想保护这个世界,只有在我们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和成功创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因此,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值得期望的,还是必需的”。
萨卡认为:只有重构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生态危机,但是“它是一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萨卡的不同首先在经济领域,他主张实行经济收缩战略。这主要还在于上文所谈到的萨卡以增长极限的范式来分析问题。而生态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其他学者如佩珀、高兹是以发展范式或可持续发展范式来分析问题。不同的分析范式使得他们在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此外,他们的分歧还在于对“需要”理解的不同上,即是否要以物质富足作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富裕是不是就一定要求财富的增加?萨卡认为:人们“需要”的满足不一定要通过“技术”发展才能实现。在经济处于较低的水平时,人们的“需要”照样能够得到满足。一方面,萨卡借用环境保护论者的一个等式来说明,即环境影响一人口×富裕×技术,当技术和环境影响不变时,人们富裕不富裕取决于人口的规模,这表明一个社会本身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富裕,而不是靠外部力量强加给它;另一方面,萨卡引用马歇尔·萨林斯在《原始的富裕社会》里的禅宗战略,指出早期的人类学家总能发现物质丰富的三个条件:一是生活在富饶的土地上,二是人口稳定或低速增长,三是能够迁徙到同等富饶的土地上,并且在迁徙的日子里没有短缺发生。也就是说,如果人口稳定且物质要求没有超过自然极限,那么人民就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物质丰富,尽管处于像原始社会这样一个较低的生活水平。而其他的生态社会主义者则不能接受这种对待“需要”的态度。他们坚持认为:一定要以物质富足作为基础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像佩珀在他的生态社会主义世界里,就把所有人的“需要”发展到很复杂的程度,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同样地,高兹的乌托邦也要求建立在对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