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近年来,针对大中城市农民工居住的个案研究都显示: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绝大多数人或者是住在用人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或者是简易工棚,或者是租住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居住面积狭小,居住条件简陋,居住环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市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由1978年的6.7平方米上升到2009年的28平方米,但这期间,城市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却几乎没有什么改善,其人均住房面积在个别时期甚至出现下滑的状况。[1]从西安市的情况看,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已大为改善,2009年西安市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8.4平方米,相形之下,由于近年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力度较大,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困难在加大,居住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目前,西安已进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市区农民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如何使农民工在西安安居乐业,稳定一支劳动大军,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妥善解决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对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现状、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和探讨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思路、途径及措施,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缺乏精确的西安地区农民工总体统计资料,行业分布也只是大致情况,因此在问卷调查时,我们采用近似概率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分别位于西安城区东南西北的八个方向和西安市城墙内、二环、三环以及绕城高速内的三个环状带的城中村、社区和劳动力市场等60多个地点作为主要问卷发放地,同时在农民工用工集中的餐饮住宿、建筑、批发零售、制造和家政服务等行业内也进行了问卷发放。在每个调查地点,访员都是随机发放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305份,回收1278份,回收率为97.93%,有效问卷1237份,有效率为96.79%。对回收的问卷逐一登记后,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西安市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西安市区农民工情况如下表所示:
本次调研的西安市区农民工的特点为:一是西安市区农民工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1.9:1;二是务工者绝大多数是汉族;三是不同于东部沿海区域,西安市区农民工多数来自于省内,省内和省外之比为1.73:1,既说明西安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同时表明解决西安市区农民工问题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本省的“三农”问题;四是已婚者占到三分之二以上,举家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同家人一起居住的占样本量的52.28%,49.5%的农民工或者是与配偶,或者是与配偶和孩子,或者是与孩子共同居住的,这对城市公共资源会构成一定的压力;五是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1.1%,表明大多数农民工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有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潜质;六是在西安务工五年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近一半,说明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西安有比较稳定的就业渠道,事实上已经成为不拥有城市户籍的西安市民;七是54.8%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9.5%的人收入在3500元以上,平均月收入为1912.55元,反映出都市农民工的收入整体上比小城镇高,但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同时收入差距在扩大;八是务工者以从事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服务业为主,反映出农民工大多从事着劳动强度大、职业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
三、西安市区农民工城市居住特征
1.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二环外三环内区域,其次是城墙外二环内区域。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的区域特点是与西安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农民工经济收入相关的。西安市区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912.55元,而农民工月均房租为316.47元,已占到月收入的16.5%,比月均可承受房租高出了30多元,这种经济状况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民工不可能选择高房租的房屋。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地域集中在市区城墙外二环内和二环外三环内两个区域,前者占30%,后者占57%,二者相加高达87%;三环外居住的农民工占12%;在最繁华的城墙内区域居住的农民工只有1%。
2.以租赁房屋为主要住房来源,租赁时以口头协议为主。西安市区农民工住房由单位免费提供的占12.9%;单位有偿提供的占2.5%;亲友免费提供的占2.4%;自己购买房子的占1.4%;农村自建房的占2.8%;其他性质住房的占0.9%。租住房屋的农民工达77.1%,得到住房补贴的只占3.3%,自己租住且没有住房补贴的占73.8%。75%的农民工租房时是通过约定俗成的口头协议成交的。
3.居住面积狭小,住房设施简陋。60.8%的农民工住房面积为10—20㎡,14.1%的人住房面积为21—30㎡,74.9%的农民工住房面积在30㎡以内,而且成套率极低;被调查的农民工有83.5%的人不是单独居住,测算后人均居住面积为7.52㎡,一些集体宿舍和简易工棚更为拥挤不堪。
厨房单用的占21.7%;与住房配套共用的占19.8%;有58.5%的农民工住房没有厨房。许多人是在屋内窗口附近、房门口或者是楼道处支炉做饭,即使有些是共用厨房,也因为几家合用,拥挤不堪,只能放些最简单的厨具。有独立卫生间的占21.5%;与住房配套共用的占34.9%,在城中村,往往是一栋小楼只有一个卫生间,个别的是每层楼有一个卫生间;没有卫生间的占43.6%;72.3%的人没有洗浴设施,与住房配套共用的占16%,88.3%的农民工不享有独立的洗浴设施。
由于水电是日常生活最为基础的设施,基本上都能保证供应。能正常供水的占91.6%,正常供电的占95.5%。但是农民工住处普遍没有供暖设施,没有供暖的占到87.1%。在调查中我们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不仅农民工的住房设施不完善,周边环境差,而且居住区在空间形态、外观形象和内部功能方面同所在城市存在着强烈反差。
4. 居住地居住人员同质性强。77.7%的农民工是住在打工者数量较多的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农民工与邻里之间同质性强,交往圈受到很大限制,缺乏与城市居民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情况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5.房屋建筑质量总体较好。西安市区农民工所住房屋的建筑结构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和砖混结构两种类型,其中租住房屋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的占26.2%;租住房屋类型为砖混结构的占63.6%;而居住其他各种结构房屋的仅占10.2%。前两者相加为89.8%,说明西安市区农民工的住房质量总体上应该是有保障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