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全国以及六大经济区域的实证检验均验证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产出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通过降低成灾面积、保
四、结语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全国以及六大经济区域的实证检验均验证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产出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通过降低成灾面积、保障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用水资源的生产配置效率这三条主要路径综合作用于农业产出,进而影响农业发展。
那么,各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正向效应差异性特点的呈现,有多少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效率缺失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果只注重投入而不追求投入的实现效率,将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这也是我国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当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应积极引入市场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两者的作用,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把握,使得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个过程。让资金获得或整合→资金专项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水利基础设施效率实现程度,实现全体系、全过程的政企结合。具体来说,市场或企业主要是在资金参股以及项目开发、运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利用市场化操作以达到水利基础设施效率的实现和提升。政府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与监管的作用,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对专项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参与企业以及各项水利基础建设工程进行备案、跟踪、存档。同时为了避免寻租现象的发生应实现监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此外,我国基层水利技术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参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下大力气引进基层水利人才,同时努力改善基层水利工作人员待遇。如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效率得以实现之后,方能起到惠农、惠民、惠国之作用。
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农业产出的增长,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根据2011年“一号文件”指示,全国必将大规模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不同经济区域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其他要素投入量对农业产出的作用效应迥异。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各地区间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各地方政府对农村的各项投入差异显著,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隐患,如果各地区不能把握好地区农业发展的特征,将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因此,对不同经济区域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必须区别对待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从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具体来说,一是采取地方自治为主、中央财政支持为辅,促进长江流域、南部沿海地区及黄河流域率先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二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自治合力推进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三是中央财政全力扶持西北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局部地区存在着旱涝交错的情形,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调节地表水量的变化,达到排涝抗旱之功效。
参考文献:
[1]吴连翠.基于农户生产行为视角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1.
[2]马林靖,张林秀,罗仁福. 中国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投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8):20-25.
[3]韩青,李珠怀,刘丹.中国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2010(1):48-51.
[4]张耀先,等.旱地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03(11):34-35.
[5]王晓娟,李周.灌溉用水效率既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7):11-18.
[6]Huang, M-, Dang, T-, Gallichand, J-& Goulet, M- Effect of Increas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Wheat Crop on Soil-Water Deple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3, Voll58: 267-278.
[7]Li, F-M-, Wang, P-, Wang, J- & Xu, J-Z- Effects of Irrigation before Sowing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on Yield and Water Up take of Spring Wheat in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4, Vol1 67: 77-88.
[8]王学渊,赵连阁.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1997—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的SFA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3):10-17.
[9]Kaneko, S-, Tanaka K-, &Toyota T-Water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Regional Comparison from 1999 to 2002[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Governance and Ecology, 2004, Vol13: 231-251.
责任编辑:吴锦丹
收稿日期:2012-03-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9002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项目(11JDZS02YB)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6110705)。
作者简介:马淑琴(1963-),女,河南滑县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与投资、农业国际化;章辉达(1990-),男,江西临川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