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工期间分工协作的劳动经历为她们日后互助合作提供了效仿的摹本 参加互助合作的妇女普遍具有城市打工的经历,她们或是在婚前前往城市务工,或是在结婚后生育前这段时间,随夫一起外出打工。调查显示,有62%的留守
3.打工期间分工协作的劳动经历为她们日后互助合作提供了效仿的“摹本”
参加互助合作的妇女普遍具有城市打工的经历,她们或是在婚前前往城市务工,或是在结婚后生育前这段时间,随夫一起外出打工。调查显示,有62%的“留守妇女”有在城市打工的经历。虽然在打工期间,她们感受到城乡差别的存在,甚至饱受人格的歧视,但自身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城市文明的“洗礼”,特别是那些在现代企业打工的妇女,她们感受到了分工协作的生产过程。分工协作式的现代生产组织形式及其效能的发挥,不可避免地为她们日后生产组织观念的更新注入了新的元素。当她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留守妇女”时,面临生产和生活困境,把打工期间感受到的分工协作的劳动场景移植到当下的现实中,就成为正常的事情了。三、互助合作组织的社会学意义
互助合作不仅有效地化解了“留守妇女”的生存压力,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这一源于妇女智慧和创造的行为,不仅有利于妇女的解放和发展,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意义。
(一)由“靠人帮”变成了“我帮人”促进了乡风文明
含山县清溪镇张代村民组70多岁的张德化老人,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他和老伴种了5亩田,2006年秋收,老两口实在忙不过来,情急之下想到村里的互助小组,小组长成员二话没说,把他家5亩田的稻子都收割了,老人见小组成员忙碌了一天,硬要招待大家吃饭,姐妹们说啥也不肯,无奈之下,给每人送了三个鸡蛋表示感谢。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邀请互助小组帮忙,家庭经济好的支付一点报酬,家庭困难的,小组便分文不取。该县环峰镇一统碑花园庄村互助小组,还积极开展家庭卫生“家家评”活动,有力推进了农村家庭卫生的改善,倡导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随着互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含山“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互助的内容也由原来的农忙时栽秧、打油菜、收割,扩大到帮扶孤寡老人、病虫害防治、各家的红白喜事、村庄卫生保洁、科技致富助等,互助合作组织已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塑造者。
(二)由“残缺的小家”变成了“和谐的大家” 促进了社会稳定
互助小组的姐妹们在小组成员之间互助的同时,还将爱心播撒给小组外的人们。清溪镇小贾村民组荣良梅,几年如一日,带领互助小组的姐妹们帮助80多岁的五保户老人荣加枝,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清溪镇太平村自从互助小组成立后,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没有超计划生育的、更没有“留守妇女”离婚的。村支书感慨地说,互助小组的成立,促进了治安好转,保障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三)由“看家妇”变成了“带头人”促进了生产发展
互助小组的成立,使含山县农村“留守妇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已经不满足应付日常的农业生产,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她们主动学文化,参与各类培训,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有的留守妇女有了一定资金后,开始建新房、买店铺、办工厂、做生意,就连乡村开展科技培训、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时,也把任务交给各互助小组,由各个小组长带队完成,效果明显,小组长们也自觉地成为村中心工作的召集人和带头人。仙踪镇再安村成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后,何章翠等7名小组成员互助养殖家禽,她们相互交流养殖经验、分析市场行情、联合开辟市场,今年她们平均每人养殖家鸭、家鹅400多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清溪镇小洪村互助小组,不仅积极无偿地投入劳动参与新农村建设,还纷纷说服家人为新农村建设出资捐资,筹集资金20多万元,实施改水改厕和修路工作。
(四)由“孤寂无援”到“乐观自信”促进了自我管理
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如遇到孩子淘气或者婆媳矛盾的时候,没有人可以诉说,总是一个人放在心里憋着,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面临这种情况,互助小组就像是一个纽带、一座桥梁,逐渐使留守妇女由体力上的亲密合作变成精神上的相互支撑。她们相互交流、相互信任,解开了心结,驱散了忧愁,极大地缓解了“留守妇女”过重的精神压力。清溪镇杨村村民组的李碧华,丈夫长年在外打工,读初中的儿子处于青春逆反期,以前经常为孩子的教育怄气,心情不好,在互助小组里,姐妹们一起干活,一起唠叨,什么委屈事、烦心事都可以和姐妹们倾诉,并且能够得到安慰和帮助,现在人也变得健谈、乐观、开朗和自信。除此之外,“留守妇女”还成了参与农村民主管理事务的实际主体,在农村“两委”选举中,含山县妇女当选为班子成员的比例高达34.2%。其中“留守妇女”占68%,“留守妇女”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互助合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留守妇女”互助合作组织源于自发组建,且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封建小农意识的存在,对互助合作这一新生事物还缺乏认同。虽然含山县有两百多个互助合作小组,但无论是从覆盖“留守妇女”的人数,还是从互助合作组织的品位来看,都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互助合作大多停留在境遇相同者之间
含山县“留守妇女”互助合作主要停留在境遇相同者之间,很少发现有那些家庭情况较好,生存压力较小的妇女和家庭情况较差、生存压力大的妇女,组成带有帮扶性质的互助合作组织。互助合作颇有“同病相怜”的意蕴。笔者就这个问题,分别找条件好的和条件差的妇女进行了访谈,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如下一些原因:一是农村贫富差距的存在,深刻影响到了她们的行为方式的选择,家庭条件不好的妇女不愿和家庭条件好的交往,有困难时宁愿求得同样有困难的人帮忙,也不愿意求得境遇好的人帮忙。二是我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也不想别人占我的“便宜”的心理存在。无论是条件好的,还是条件差的的妇女,虽然在谈话过程中,都没有直白表达这样的意思,但话语中无不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三是境遇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生存压力,可以有不同的解压方式,如同样面临农忙时节应接不暇的问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可选择土地抛荒,或者干脆让给别人耕种,而条件差的却不能这样,只能自己耕种,往往选择互助合作来应付农忙。四是境遇不同的人,需求不一样,不同的需求,难以形成互助合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