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互助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大贤 发表于:2010-11-27 20:45  点击:
【关健词】留守妇女;互助合作;生活压力;新农村建设
1.劳动强度大,农忙季节应接不暇 农忙季节,多数外出打工的丈夫,由于考虑来回交通费用和误工的损失,不能回家从事农活。这样一来,留守妇女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教育未成年子女,常常是

  1.劳动强度大,农忙季节应接不暇
  农忙季节,多数外出打工的丈夫,由于考虑来回交通费用和误工的损失,不能回家从事农活。这样一来,“留守妇女”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教育未成年子女,常常是忙着地里的农活,又牵挂着家中孩子和老人,还要担心家中牲口的喂养,顾此失彼,很难做到统筹兼顾,身心处于疲惫状态。调查发现,有63%的“留守妇女”认为 “劳动强度大,农忙季节应接不暇”这一问题是她们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压力,有42%的“留守妇女”选择 “化解劳动强度和应付农忙季节”作为她们参加互助合作的主要动机。
  2.忍受孤独,情感需求不能充分实现
  安徽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含山县周边地区的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外出打工的男子大多选择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离家乡较远的地区作为打工地点。由于夫妻“天各一方”,团聚和情感交流这本是夫妻间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留守妇女”来说却是一种奢望。纵然夫妇双方“日里想、梦里思”,“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苦于“断肠人在天涯”,虽然外出打工的丈夫和在家留守的妻子也在寻找和创造相聚的机会,实现彼此的“投靠”,但这样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调查结果显示,63%“留守妇女”夫妻一年只能团聚1次,一年团聚2次的有23%,一年团聚3次以上的只有11%。遗憾的是,还有近3%的“留守妇女”出现过一年以上无夫妻相聚的现象。
  含山县“留守妇女”大多是青壮年,处于情感需求和实现的高峰期,白天应付农忙已经让她们身体疲惫不堪,晚上回到家中更是缺少情感倾诉的对象。虽然现在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电话和在远方的丈夫联系,但这绝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她们的情感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有24%的“留守妇女”认为“情感孤独”是她们面临的最大生存压力。虽然互助合作不能解决她们所有的情感问题,但在互助合作过程中,除了劳动合作外,更是不乏语言的交流,她们彼此畅谈所见所闻,交流生产、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及处理家务琐事等的经验和体会,遇到有不顺心的事情不仅能够有倾诉的对象,同时还能获得安慰和帮助,谈笑之间化解了她们很多情感问题,互助合作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为她们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平台,“留守妇女”普遍对互助合作有归属感。调查发现,有29%的“留守妇女”选择“寻求情感寄托”作为她们加入互助合作组织的首要原因。这一比例高于把“情感孤独”作为最大生存压力的比例,说明了部分“留守妇女”能够忍受其它方面的生活压力,却不能忍受情感孤独。
  3.文化生活匮乏精神享受难以满足
  含山县是传统的农业小县,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公共娱乐设施缺乏,很少有文艺团体下乡演出,致使她们文化娱乐生活非常贫乏。调查显示,“留守妇女”空闲时间看电视的占53%,打牌打麻将的占22%,串门聊天的占13%,没有任何娱乐方式的占12%。由于缺乏应有的文化生活,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度空虚。调查结果表明,有8%的“留守妇女”认为“缺乏文化生活,精神享受难以满足”是她们面临的主要压力,有10%的妇女把“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参与互助合作组织的首选目标。与上述“情感需求”类似的是,这一比例高于把“缺乏文化生活,精神享受难以满足”作为最大生存压力的比例,表明了部分“留守妇女”能够忍受其它方面的生活压力,却不能忍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留守妇女”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
  4.安全感降低,人身和财产受威胁
  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呈显著上升趋势。农村中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和针对妇女的骚扰现象增多。当夜晚来临,户外有风吹草动时,“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立无援,胆战心惊。为了提高自身和家庭财产的安全系数,很多“留守家庭”把狗作为人身和财产的“保护神”。调查结果表明,有5%的妇女把自身安全存在的威胁作为他们最大的生活压力,有7%的妇女把“求安全”作为加入互助合作组织的首要动因。数据同样表明,部分妇女宁可忍受其他方面的压力,也不愿忍受安全方面的压力(见表2)。
  (二)观念的转变是互助合作组织产生的内在条件
  互助合作组织的产生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观念条件。
  1.农业“主人翁”地位的自我确立
  很显然,农业是体力活,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从实际生产过程来看,男性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农业是“男性农业”。虽然,传统农业不排除女性的参加,但她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的都是“配角”,几乎一切生产计划的制定、具体农事活动的安排,都由男性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妇女几乎用不着考虑农业生产的“大政方针”,只要按照男人的安排,力所能及地打打下手即可,即使在农忙季节,需要请人帮忙,那也是男人的事情。可大量的男性劳动力涌入城市后,她们失去了依靠,不得不撑起农业生产的“整个天下”。虽然她们感到彷徨,感到无助,可残酷现实迫使她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迎接生活的挑战。面临繁重的农业生产,她们固然可以选择土地抛荒,或者花钱请别人帮忙,可这毕竟只有少数家庭能够做到,绝大多数妇女还是选择自己耕种。她们只能直面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围绕农业生产的事务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担当起农业生产“主人”。少数妇女已经不满足应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自觉地担当起发家致富的重任。农业“主人翁”地位的确立,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办,是她们观念的最大转变。
  2.较高的文化水平使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逐步得到遏制,普遍重视女孩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据含山县有关部门统计,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2000多名妇女中,初中毕业的占78%,高中毕业的占13%,小学毕业的占9%。而206个互助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高中毕业的占37%,初中毕业的占55%,小学毕业的只占5%。“留守妇女”比她们上一代的文化水平显著提高。由于她们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教育,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相对于前辈妇女们来说,更具有改革开放的思想意识。她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关心国内外大事,对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她们之间人际交往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高,需求的层次也得到了提升。不仅关心生产需求的实现,开始关注自己精神和文化需求的实现,逐渐摆脱封建的小农意识的束缚,开始具备了互帮互助的思想和文化境界。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