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新社会阶层整合的价值思考(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韩宏亮堂 发表于:2010-12-03 11:08  点击:
【关健词】中国共产党;新社会阶层;整合;价值思考
新社会阶层希望打破行业垄断,降低产业准入门槛。目前好多行业和领域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得不够,或者在准入上存在歧视性的、限制性的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希望也能进入一些现在只向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开放的行业和领域,

  新社会阶层希望打破行业垄断,降低产业准入门槛。目前好多行业和领域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得不够,或者在准入上存在歧视性的、限制性的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希望也能进入一些现在只向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开放的行业和领域,如基础建设、物流和股份银行等领域。还希望进入一些国企垄断领域,如铁路建设、石油市场等。以石油行业为例,“民企从未真正击破行业垄断的玻璃天花板,情况相反,天花板越来越厚,对于石油行业的几次政策调整,宣布民营企业不可能进入石油市场”[12]。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想享有和国有企业完全平等公平的国民待遇。
  新社会阶层要求有更好的融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贷款难。从调查看,私营企业主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贷款手续繁多,贷款条件苛刻,贷款成本太大。从另一个角度说,国有商业银行也通常不把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贷款作为放贷的重点。
  (二)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当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获得一定的经济地位,其经济实力愈发强大的时候,必然逐步强化政治诉求。新社会阶层同样如此。
  新社会阶层希望能成为现行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入党诉求很难得到满足。十六大后,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可以加入党组织。2006年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中共党员达286.3万人,还有81万名中共党员来自个体工商户。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由9.9万个增至17.8万个,增长79.8%。全国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达94.2%”[13]。这些数字既反映了新社会阶层有入党的强烈政治诉求,也说明了入党政策的调整能不断满足他们的诉求。
  新社会阶层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现行政治体系的联系。以私营企业主为例,他们是新社会阶层中颇俱代表性的群体。“目前,他们主要希望加强四个方面的联系。一是希望加强与统战部、工商联、私营企业协会的联系,希望这些部门能够成为反映他们要求与愿望的‘娘家’;二是希望能够经常参加由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召集的座谈会,以充分表达其呼声;三是希望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其愿望、要求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并能及时了解决策结果;四是希望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人建立个人联系。”[14]
新社会阶层希望能更好地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展很快,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产生,实行行政村范围内的普选制度。因而,在许多地方的农村,私营企业主参与竞选的积极性正在增强。”[15]从对山东省的菏泽、滕州市和山西省高平市的十几个强村、富村的调查情况看,新社会阶层人士当选主政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甚至在中西部省份也有相当一部分新社会阶层人士走上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领导岗位,在东部发达地区主持村政的新社会阶层人士比例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
  (三)新社会阶层的精神诉求
  新社会阶层人士渴望得到社会的公正理解和充分尊重。新社会阶层所从事的工作历经了一个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他们的身份也经历了一个从“二等公民”、“社会闲散人员”到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过程。尽管从法律政策上提高了他们的地位,但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他们不理解、不尊重。加之这个阶层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违法乱纪,偷税漏税,腐蚀党政干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包二奶、养情妇等,败坏了整个阶层的形象,就更影响了社会上对这个阶层的看法。
  新社会阶层渴望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长期以来,新社会阶层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他们虽然收入颇高,但普遍缺乏归属感。他们没有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他们中的优秀人士被安排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更多的是作为统战对象的安排,“自己人”的感觉不强烈。目前在新社会阶层中开展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表彰活动,虽说是为了突出和肯定他们的贡献,但客观上仍有把他们当成另类人的感觉。2005年以来,他们可以参评劳动模范,但入选可能性是低于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率先富裕起来的新社会阶层,希望党和政府能给他们提供条件和平台,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爱心回报社会。
  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总体上符合绝大多数人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机会均等的主流诉求,他们的大部分诉求也是合理的。因此,党要立足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实际,正确对待新社会阶层的合理诉求,在不断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中加强社会整合,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先福,王长江.党的建设十五讲[M].北京:中共中央出版社,2005:19.
  [2] 李培林,苏国勋.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理论[J].社会,2005,(6):4.
  [3]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75.
  [4] 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43.
  [5] 叶晓楠,纪雅林.新社会阶层身影日渐清晰[N].人民日报, 2007-06-11(10).
  [6] 刘鹏.论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J].理论导刊,2005,(1):4.
  [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2.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篇[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9] 王学春,李葆华.社会整合视角下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前沿,2005,(9):26.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11]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12] 郑海燕.中小企业亟需公平的市场环境[N].今日信息报,2007-10-31(1).
  [13]孙应帅.党员数量与结构86年之变[DB/OL].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2010-09-01). http://www.cass.net.cn/zhuanti/17da/ show _News.asp?id=103197.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