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41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3-0027-0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召开的一次关键的、举世瞩目的大会。这次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重要作用。当前,全社会已经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要求指导各行各业工作的热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性、政治性、社会性明显的实践活动,尤其需要学习十八大精神,要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十八大报告,用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新理念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不断丰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这一点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同时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创新。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要充分结合时代特征和党的重大理论决策与现实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发展,这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首先,“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从“文本”向“人本”的转向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科学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人的需求、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将人本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强调整体全面的思想,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主体与客体、内容与方法、硬件与软件等各种要素的均衡全面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应该更加注重其整体性效果,尽量消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存在的地域差异、学科性差异、性别差异等等。“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的观念,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不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或者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生命线”要长期保持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各种有效资源,并且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有效的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文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确立动力源泉。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强调社会性和政治性,这种对人的忽视不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最初目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发展,将人的价值和意义回归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源,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目标指向、内容关注点以及新方法和新思路。除此以外,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体制改革问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向更加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向性问题回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什么”这一学科本源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做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同时也就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更加理性的研究视角。
1.社会目标更加全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社会指向,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的目标。长期以来,社会发展被内在规定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富强和文化繁荣。随着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任务,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任务。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问题作为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等重要的问题提了出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伟大历史任务。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教育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新的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衡量依据,从而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目标。这种目标既是对党的重大理论的回应,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理性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五位一体”建设目标为依据,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社会目标,致力于为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主不断扩大深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目标指向服务。
2.个人目标更加理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个人指向,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部分是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年学生,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各不相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态度也不同,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个人指向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个人指向方面往往过于笼统,采取“一刀切”式的目标制定原则,忽视人的个性化存在,结果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等客观问题的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在正确判断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在对当前公民社会心态做出了客观总结之后,提出的理性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依然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公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存在疑虑,对政府官员和党的认同度不高,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前景存在顾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工作,理性地确立高校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社会发展、学校建设中存在的暂时不合理、不公平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回应,引导高校师生“理性平和”地对待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既要清楚认识社会问题的存在,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历史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