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安德森在《文化转向》中这样评价詹明信:詹明信的著作,犹如夜晚天空中升起的镁光照明弹,照亮了后现代被遮蔽的风景。詹明信被认为是二战以来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一方面他接受了鲍德里亚、利奥塔、哈贝马斯等后现代学者的理论观点,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释后现代主义。他认为从文化层面看,后现代社会是大众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大众文化体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是资本向文化领域的全面渗透,是对以往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的颠覆。在《单一的现代性·前言》中詹明信指出:后现代性是在一种倾向于更完善的现代化的境遇中获得的东西,可以概括为农业的工业化和无意识的商业化,而后者即大众文化。一般认为詹明信对后现代主义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对后现代主义的首次比较详尽的分析体现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一文中,而他的全面思考则体现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文中。实质上,对大众文化的批评是贯穿他思想的主符码。
一、基于文化分期的后现代主义
詹明信将文学按照时代和精神特质划分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类。他所关注的三种文学类型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某一阶段的文学问题,也是某一阶段的文化风格,代表某一阶段的文化逻辑,是某一阶段广义文化的核心。
从来源上看,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思想主要是继承了恩内斯特·曼德尔在《晚期资本主义》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三阶段的观点。他也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市场资本主义,也就是古典时期,马克思《资本论》中描写的情况基本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二是列宁提出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也就是帝国主义时期;三是“二战”后出现的多国化的资本主义,当然关于这个阶段有各种不同的称呼: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化资本主义、消费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辩证发展。对应于三阶段的文化逻辑分别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詹明信指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晚期的、消费的或跨国的资本主义这个新动向息息相关。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的扩张和渗透是无形的。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第三个阶段,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是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基础的,旧有意义上的阶级已经不存在了,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消失了,因此,马克思主义也不适用了,新的多国化的资本主义不再是经典的资本主义。对此,詹明信予以驳斥,认为马克思所指出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只有在全球的劳动力都转化为商品时才会出现,而晚期资本主义恰是这种情况,所以,第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比以前任何一个阶段都更加纯粹的资本主义形式。
正如《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一文的标题所显示,他的后现代主义也是基于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思考提出来的。詹明信认为谈后现代主义首先要同意一个假设,即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之间,我们的文化发生了剧变,使我们和过去的文化彻底“决裂”。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建立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特意反动。詹明信以德勒兹的《反俄狄浦斯》一书为例,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辩证地联系起来,他认为现实主义是“规范解体”的时代,也就是摧毁一切神圣的残余,把世界从错误和迷信中拯救出来;现代主义是“规范重建”的时代,规范解体后人们已无法返回到过去的整体社会体制中,却越来越无法忍受生活在一个不断向外延伸的灰色世界里,于是开始寻求新的、补偿的途径,力图恢复那具有鲜明个人性质和主观色彩的领地;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要求回归到原始时代的理想,因为规范束缚着人,有些人立意要消灭所有的规范,再次恢复一切规范和科学产生之前的原始时代。詹明信说:“德勒兹和瓜塔里把这些人称作患精神分裂的人、‘欲望的真正英雄’、反叛一切社会形态的极端分子、否定一切的人。他们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尼采式的超人。你们会感到,这正是本世纪60 年代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我倾向于认为,《反俄狄浦斯》在某种程度上最确切的,最全面地表述了那个时代己经消逝的时期。但是,我不想在这里继续探讨这一观点,只是想扼要地说明这种新的神话在我的分期理论中所起的作用。” [1]282三个阶段的划分对于詹明信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要强调说明,这个极端的抽象的模式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它包含着相当具体的文学内容和文化内容。”[1]287
不可否认,三种不同的文化逻辑确实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标志着社会性质的一定改变,但是这只是局部的,而不是社会结构的彻底转变,也就是说不是社会的质变。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后现代主义也只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是主导文化形式,而不是唯一的文化形式。除了主导文化,后现代社会亦呈现出多样的文化景观,詹明信并没有认为今天所有的文化生产都可以用“后现代”来概括,但是只有透过“主导文化”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时期的总体文化特质,把非主导的、从属的文化面貌聚合起来,在一个兼容并收的架构内讨论问题。作为晚期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詹明信立足于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分析,从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角度准确地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即后现代主义是分化分期思考的结果。在他那里,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文化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形式的大众文化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当代多民族的资本主义的逻辑和活力偏离中心在文化上的一个投影” [1]292。
二、作为后现代主义形式的大众文化如果说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话,那么大众文化就是这一文化逻辑的形式。詹明信认为,大众文化的理论——或大众视听文化、商业文化、通俗文化、文化工业,像它被多种多样地理解的那样——总是倾向于用所谓精英文化来限定它的对象。在詹明信看来,高雅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之类的文化,也就是能给人美感和艺术享受的文化,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詹明信没有给出大众文化的具体定义,但是他基本沿袭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把当今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称为“文化工业”,这种文化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进行复制和传播,使文化成为娱乐工业体系的产品,构成了整个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工业不是产生于大众本身的高尚需要,而是“特意为大众消费生产出来的”,因而是典型的商品文化。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是吸收所有高雅或低俗的艺术形式,抛弃一切外在于商品文化的东西,文化逐渐商业化、生活化,高雅文化几乎面临消失的危险,大众文化以其强劲的势头对高雅文化进行渗透、颠覆。詹明信认为在现代主义的巅峰时期,高等文化跟大众文化分别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美感经验范畴,文化被理解为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者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对此,英国后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批判学者伊格尔顿也有详尽论述。[2]21-22在詹明信看来,现代主义向来维护高等或精英文化,以对抗庸俗、质次和媚俗、电视连续剧和《读者文摘》文化的周遭环境,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却把两者的界限彻底取消了,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商品化进入文化,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美感的生产已经完全被吸纳在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中。后现代主义不承认什么乌托邦,追求的是大众化而不是高雅,目标是给人愉悦而不是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因此,后现代主义在表达方式上艰深晦涩,在性欲描写上夸张渲染,在心理刻画上肮脏鄙俗,以至于在发泄对社会和政治的不满时明目张胆、单刀直入,完全是对现代主义极力维护的“精英文化在上,大众文化在下”、“精英高于大众”的文化价值的反判和否定。这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权威哲学思潮、反抗二元(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能指和所指等)对立的反映。(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