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农业开发与贫困地区农村发展---以贵州省为例(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伍国勇 雷睿勇 发表于:2010-05-26 09:15  点击:
【关健词】农业多功能性 贫困地区 新农村 对策
276.46 万的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全省农村人口的 9.61% ;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人口为 208.16 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 75.29% 。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低保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5 年,全省农
276.46万的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全省农村人口的9.61%;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人口为208.16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75.29%。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低保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721.55元,而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只有1388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省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20052006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47%39.13%,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3.43%52.1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来划分贫富的标准,我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农村恩格尔系数偏高,“吃”仍然是家庭支出的“大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异大。

3、产业结构失衡二元体制严重

而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一直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农业生产周期长,容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使得能力相当弱。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增长速度较低,产业扩张能力较差,天然地处于劣势地位。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底子薄,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生产效率低,农民文化和技术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难以摆脱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建国后,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政策向城市倾斜,国家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同时国家通过财政税收体制和购销政策把农村的财富转移到城市。但是,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份额远远低于农业贡献给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而且财政支农份额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还在逐年下降。向农村“取得多、予的少”的财政税收差越来越大。

4、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保障程度低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转变,市场机制还没有成为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主要手段,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还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城乡之间自由流转,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效用。例如,农村土地基本没有进入市场,征用地补偿价格与出让价格相比要低得多,而城镇非农建设用地已经从行政划拨转向市场化。再如,当前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现象严重,但是由于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过度管制,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良,供给严重不足,许多的商业银行甚至纷纷撤走了在农村的办事机构。

 四、多功能农业理念下的新农村建设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新世纪中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建设现代农村社会、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的伟大实践,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持,而农业多功能性理念则应该成为各国政府制定支农政策的理论基础。作为农业大国,提供基本食物、满足消费需求,仍是我国农业的最基本的功能。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充分扩展农业经济生产功能的同时,注重发挥农业在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因此,确认农业多功能性理念以及借鉴日、韩、欧等国政府的经验,对我国新世纪农业发展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农业多功能性理念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实施如下战略:

1(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