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困地区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意义
1、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差距仍然很大。目前,我国有情况是:城乡差别过大,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在城乡之间失调等“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相当严重。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贵州等欠发达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统筹全国城乡发展是一项重要、长远而复杂的伟大工程,要科学、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需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和各大中城市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问题在于人口比重大、生产力布局在城乡之间失调、基础设施落后、投资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与东部地区城市相比差距不是很大。因此,比较而言,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而不在于大中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
3、贫困地区是贵州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贫困地区可作为贵州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突破口,主要表现在:一是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是统筹全国城乡发展的重点,是全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贫困地区则是贵州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实现全国城乡协调发展,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则首先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而贵州的贫困地区则是贵州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二是由于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相当程度的基础设施条件,后发优势突出,相对开发成本较低,具备成为贵州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突破口的经济社会条件。三是贵州贫困地区所占面积大、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对社会稳定的政治意义很大,必须作为重点突破口来抓。因此,加快贵州贫困地区的发展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应成为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及全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着手点和突破口。
二、农业多功能性与新农村建设
1、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
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提出的“稻米文化”,提出了水稻种植的文化等功能。此后,“农业多功能性”出现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荷兰政府召开的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性会议,以及日本颁布的《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中,强调农业除具有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政治功能等多种功能,确立了农业多功能性作用的概念。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在过去,人们对农业的功能认识主要定位在提供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经济功能上。而日、韩、欧盟等国提出与倡导的农业多功能性理念正好与当今世界流行的(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