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及其水文环境史研究(5)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建革 发表于:2011-11-07 10:06  点击:
【关健词】松江鲈鱼;吴淞江;水文环境
吾松有四鳃鲈,即苏子所称巨口细鳞者,其 鱼于夏初放子着芦菁间,如水旱,则子得日晒化 而成鱼,水涝则子不得晒,尽成芦菁,是岁鲈遂 艰得。嘉靖四十年,东吴肆祲三四年间,鲈几绝 种,以此也。 李豫亨的科学分析当

  
  吾松有四鳃鲈,即苏子所称巨口细鳞者,其
  鱼于夏初放子着芦菁间,如水旱,则子得日晒化
  而成鱼,水涝则子不得晒,尽成芦菁,是岁鲈遂
  艰得。嘉靖四十年,东吴肆祲三四年间,鲈几绝
  种,以此也。
  李豫亨的“科学分析”当然不对,他对宋代松江鲈的消失却记载得清清楚楚。明代也有大量的诗歌歌颂松江鲈鱼,这些诗大多是为作诗而作诗,刻意模仿唐宋时期吴中鲈鱼之美的描述,还有大量诗歌讲晋代李翰归隐之事。有少数追求真相的文人发起挑战,他们找不到过去的松江鲈,小型松江四鳃鲈鱼也难寻,由于产地的转移,大运河处也难有这种小型鲈 鱼。过往文人干脆反问有无过去的那种美味松江鲈鱼。陶安日:“人家住处近菰蒲,咫尺风涛隔太湖。暂泊征桡问渔父,如今可有四腮鲈。”登有诗言:“归舟远望长桥外,白鸟丹枫秋一带。钓雪滩头结网人,不知可有鲈鱼卖。”吴兴地区甚至有民谣讥讽吴淞江一带的鲈鱼文化,“苍茫片水尽菰芦,苕霅分流人大湖。二尺槎头三尺鳜,松江空说四鳃鲈。”吴兴人发现松江人在空说四鳃鲈鱼。一则史料说明松江人把虾虎鱼称为松江鲈鱼。
  
  赤壁赋谓“巨口细鳞”,乃鳜鱼也。松江鲈
  紫腮,亦曰四腮,俗名“吹沙”,惟松江有之。若
  巨口细鳞之鲈,则处处皆是。何止于松?东坡
  既以赤鼻为赤壁,独不可以鳜鱼为鲈鱼乎?今
  人又以虾虎为鲈鱼,误之误矣。
  许多证据表明,所谓的虾虎鱼,就是现今仍然存在的小型松江鲈鱼,这种小型鱼类则以虾虎鱼之名称之,实在也有轻视之意,因为有美味松江鲈与之做对比。没有美味松江鲈鱼了,小型的四鳃鲈才被人们称为松江鲈鱼。到了清代,有人对此仍有清楚的以识。
  
  张翰思鲈脍而归松江。松江之鲈,巨口细
  鳞,小者六、七寸许,大者尺许,其腮有四,今松
  人不称四腮鲈者,以虾虎鱼夺之也。虾虎善食
  虾,故原名虾虎,大者四、五寸,不堪作脍,非鲈
  也。其腮自暴于外,左右各二焉,人一望而见
  之,曰四腮。口亦巨,鳞亦细,故得冒为四腮,而
  真四腮鲈隐矣。吴中士大夫称大鲈但曰鲈,称
  虾虎曰四腮鲈,承讹袭伪,不知几何世矣。素史
  氏曾撰《百物志》,手取大鲈,启其腮,左右各四
  焉,因鲈自藏其腮,人不及见,隐其实,不得标其
  名也。松江华、奉、娄、金、上、南、青七属,非吴
  淞江也。其鲈左右各四腮,并计而八。若苏、太
  属界,其鲈左右各三腮,并计而六,故曰:“四腮
  鲈,除了松江天下无。”
  讲得再明白不过了,虾虎鱼的特征完全与近代所谓的四、五寸松江鲈鱼一样。这种鱼尽管有四腮,也近海洄游,只是吴淞江里面众多鲈鱼品种中的一种。一个比较残酷的事实是:历史上的那种珍味松江鲈鱼已经早在明代消失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复旦大学所做的工作是恢复了清代民国时期的松江鲈鱼,作为历史名产的松江鲈鱼已经在感潮环境的变化后消失了。尽管如此,小型松江鲈鱼的恢复也值得庆祝。只是许多人错误地引用宋代文人的诗词庆祝松江鲈鱼的恢复。现代的松江鲈鱼不是那种能引起大量唐宋文人兴奋的松江鲈鱼。明清时期的文人并不太深究此事,情愿用这种小型鱼承载原松江鲈鱼所代表的文化。对生物学家而言,必须实事求是,本文的考证可能令他们的成果不那么兴奋,但希望这种研究有益于他们的进一步寻求与探索。复旦大学松江鲈鱼的课题研究似乎应该进一步探索是否存在着找到或恢复那种真正松江鲈鱼的可能性。另外,就目前的河道与水环境而言,这种小型的松江鲈鱼的保种也是一件难事。所以,整治太湖东部地区的水利环境,将死水变成活水,对挽救江南面临濒危的各种鱼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