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信任问题研究的情景依赖性
区域环境与项目情景的差异使得信任研究具有地域独特性。在变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实证分析表明:在加拿大承发包市场中,业主与承包商的信任更多源于能力与行为态度层面[12];而在香港市场,彼此的市场声誉是重要的信任源[13]。并且由于情景特征,信任效用的项目着力点也有所差异,相关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工程项目信任研究情景依赖性分析见表2所示。
尽管一定程度上实证选取空间范围及样本大小潜在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差异性,但不可否认情景分析对信任研究的重要性。值得关注的是,以中国内地建筑市场及项目情景为背景的信任研究相对鲜见,需要学者们予以填充与丰富。目前仅发现了Jin和Ding等人基于中国内地建筑市场的信任研究[17,18],如Jin建立了一个以应对项目风险为目的,以项目交流策略、联合决策等要素为主体的信任模型,并以中国内地建筑市场中的业主、承包商及咨询方为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
3 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信任的形成及动态演化
3.1 信任形成的前因要素
项目招投标及合同谈判阶段,业主与承包商初始信任的建立依赖于尝试性信任源所发挥的信号传递作用,借以缓释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机会主义预期。而甄别信任信号的有效途径在于彼此对项目管理能力及市场声誉的评估[2,16]。Hartman与Wong的信任模型都强调了上述要素[9,10],相关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已完工工程项目绩效、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管理能力及财务能力等是信任形成的重要前因要素。但需要说明的是,市场声誉作为一种未被完全证实的信号信息,将作为信任信号是基于隐藏虚假信息对于市场声誉较低的业主或承包商成本极高。因而,在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市场声誉作为信任信号的有效性才得以保障,这也就解释了上文所提及的香港建筑市场中业主与承包商对市场声誉的关注。
毫无疑问,工程项目合同条款设计是风险与利益分配的焦点,谈判期间的风险分担条款直接影响着业主与承包商彼此的行为预期。在信任的前因要素中,基于满意条款而产生的合作型信任是信任信号的重要来源。推导过程在于,合理风险分担机制下的满意条款是双方互惠行为的表现,而这种互惠关系可以促进信任的产生[19]。另外,在风险分担过程中,双方会评估谈判过程的交易成本、博弈程度以及风险承担程度与所获收益是否匹配等信息来甄别相互信任信号的强弱,过分地强调自身收益,试图降低承担风险的行为是机会主义动机的表现,潜在导致不信任循环的开启。相关研究还表明非司法解决程序(ADR)的采纳是合作双方追求“双赢”的表现,也即信任的显现。除上述论及的信任要素外,市场规制措施、伙伴关系管理模式的选择也影响着业主与承包商信任的初始形成。
3.2 项目管理交互行为下的信任动态演化
信任作为心理预期的现实反映,从项目初期的初始信任到履约阶段的关系型信任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随着项目进程,因设计变更、地质变化等风险扰动因素而诱发的业主与承包商非合作行为发生概率上升,由此而产生的恶意索赔与反索赔、风险条款调整差异性解释以及不合理的争议处理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关系型信任水平的动态变化[1]。以市场声誉及能力认知等前因要素而形成的初始信任会逐步被以项目管理互动而形成的关系型信任所取代,信任展现动态波动性规律。通过文献综述,影响业主与承包商信任形成与演化的有关要素见表3所示。
4 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信任与控制、信任与项目成功的关联关系
4.1 项目治理框架下的信任与控制关联关系
(1)信任与控制的理论性探索
早期项目的治理研究强调正式的控制手段,忽视了非正式制度对项目绩效的影响。随着项目治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普遍意识到项目绩效的改善有赖于正式的控制,但也需要非正式的关系治理机制发挥作用。控制与信任则是正式与非正式的两类手段,共存于治理结构。业主与承包商信任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替代以科层契约为代表的控制手段;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补充方式减少控制过程中所付出的事前与事后交易成本。同时,控制机制的强度又反作用于信任水平[20]。上述研究对信任与控制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辨证分析,但存在的问题是,对信任和控制的讨论缺乏对二者之间内生关系的实证研究,仅仅依赖经验及理论研究容易产生估计误差。如果缺失信任与控制的精确化分析,任何旨在项目治理框架内均衡运用信任与控制手段的治理策略很可能出现悖论,如过低或过高的信任会使双方拒绝承担风险或者盲目地承担风险,最终都将阻碍项目成功的实现。
(2)信任与控制的实证研究
最近的研究在信任与控制的实证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样本数据表明信任与控制在项目组织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并且信任是发挥控制效用的先决条件,相关样本证明了经验及理论研究的结论。以香港建筑市场为背景,Tuuli和Rowlinson等人的实证分析表明:业主与承包商信任程度高可以促进双方积极的行为互动,包括不再过多算计过失责任与追讨承担者,而是将更多精力置于风险解决方案[21]。同时,Eriksson与Laan通过对瑞典87位业主的问卷调查,发现该区域业主过于注重正式控制手段,数据显示控制的实施并没有发挥预期效果,但却导致了彼此间信任的缺失,最终影响了项目成功的实现[22]。上述研究虽然能够清晰地观察业主与承包商信任与控制的作用关系以及对项目成功的影响,但是也并未实现对信任与控制的精确性描述。项目治理框架内信任与控制间的比例定量分析、耦合模型构建是后续研究亟待解决的前沿性课题。
4.2 信任与项目成功的关联关系
工程项目信任模型的构建为揭示信任提升项目成功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2,10],通过理论推导形成的研究假设与实证分析揭示了信任与项目成功间的不同关联路径。以管理模式为中间变量的信任提升项目成功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效伙伴关系模式并不会自发产生,信任是诱导伙伴关系模式效应显现的关键治理因子,通过信任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进而促进项目成功[23]。而对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设计—招标—建设(DBB)管理模式,在业主与承包商存在一定信任的情景下,以可建筑性与可施工性为切入点的联合设计、分包商的联合选择等策略而形成的集成化管理是促进项目成功的重要途径[22]。作用于项目管理模式外,信任还可以有效激活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软要素功能,实现项目的成功。如,信任通过提高业主与承包商对工作关系的满意度[12]、促进项目范畴内知识与信息的共享与发酵[3]、提升多组织项目信息交流系统效率[24]等一系列中间变量影响项目成功的路径都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支持。总之,不同视角下的科研成果为拓展基于信任的项目成功机理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逻辑与方法。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