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林尚立 郑长忠 发表于:2013-05-02 22:47  点击:
【关健词】中国共产党;网络执政力;执政方式;创新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来,一直努力探索推动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方式在社会领域方面的创新工作。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党的执政,不仅要能驾驭国家,治理网下社会,而且要能够驾驭网络,主导网上社会。因此,应该把建构和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命题。在网络信息时代,党的网络执政力建构应该围绕透明、参与、服务、对话、吸纳、合作、稀释、平衡等八个方面维度展开。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的现实路径是解决党在网络中存在、有用、整合与影响等四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是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命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国家具有内、外两方面职能,其中,内部职能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方面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执行取决于政治统治职能,而政治统治职能的维持又必须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其中,所谓社会管理是指,国家运用公共权力对国家内部社会事务的管理,从而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政治统治的巩固。它包括公共权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方面的主体建构和秩序建构。另外,在国家推动社会建设中还存在着以社会秩序建构为重点的行为,这部分行为在实践中我们也将之称为社会管理。这就意味着社会管理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前者是与国家职能实现相联系,后者是与社会建设相联系,是前者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形势以及思想观念等都对广义上的社会管理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狭义上的社会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社会管理的参与主体、涉及范围、干预深度和具体手段等都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和政治状况而发生变化和创新。
  在建国之初,为了克服中国社会“一盘散沙”局面与现代化建设对组织化诉求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社会体制,使国家社会管理职能以国家权力和政党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直接的统合和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的。改革开放之后首先启动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在经济领域的实现方式开始从国家一元化管理向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微观调节相结合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单位社会体制逐渐退出,原来由单位所包办的社会事务也被抛进社会。如何使这些社会事务得到有效承接以及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福利得以保障,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所面临的一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社会问题。因此,从上一世纪末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探索推动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方式在社会领域方面的创新工作,党的十六大明确将社会建设作为重大战略提出,并将“改善民生”作为本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全面加速等原因,导致社会结构状况和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因此而大量出现。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网络社会从本世纪初开始在中国逐渐生成,市场力量和网络力量的共同作用,不仅使社会组织以有别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生成方式在中国开始大量出现,而且使中国社会区分成“网上社会”与“网下社会”两个空间,并相互建构和相互促进,形成了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这就意味着社会中已经出现了社会自我组织化和自我服务性的力量。能否有效化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以及将这些已经形成的社会组织化力量转化为社会建设的建设性要素,不仅关系到社会建设问题,而且关系到政治建设问题。这就意味国家社会管理职能方式在社会领域的创新除了要在“改善民生”的问题上继续下工夫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社会秩序,即对狭义的社会管理工作予以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为了应对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而采取的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战略性举措,而中国社会转型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网络社会生成两种力量推动下发生和发展的,前者是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社会转型,而后者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相对来说,后者更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它不仅改变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结构,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空间观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网络社会不再是简单的“虚拟社会”,它实际上是以“虚拟方式”存在的“实在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联系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每个人的生活实际运行与实现也基本上都通过网络社会来实现。这种基于网络交往形成的“网上社会”与基于物质生产活动和人际交往形成的“网下社会”,就成为当今人类存在无法摆脱的两大空间。如果加上人类基于制度所建构起来的政治空间,即国家,我们可以断定,在网络时代,人们实际上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即网上社会、网下社会和政治社会之中。与此相应,形成三种身份:即网民、市民和公民。这决定了党在网络时代的执政,不仅要能驾驭国家,治理网下社会,而且要能够驾驭网络,主导网上社会。如果党在网络社会无能为力,那么党在网下社会与政治生活的所有努力都可能瞬息之间化为乌有。在这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实例提供相应证明。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把建构和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命题。
  二、建构党的网络执政力八大维度
  根据现代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网络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我们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党的网络执政力建构应该围绕着八个方面维度展开:
  第一,透明。所谓透明,就是指党的领导执政的信息公开、程序民主和过程透明。网络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组织的封闭性与过程的模糊性,往往成为网络穿透的对象与目标。这决定了网络时代,政党的信息公开,程序民主与过程透明,是政党执政保持与网络秩序适度协调的关键。否则,政党执政,不是被网络社会所抛弃,就是成为网络社会穿透的对象,并因此与网络社会对立起来。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党的执政能力必然被削弱。为此,党应该借助网络,增强自身组织、制度与行为的透明度。

    第二,参与。所谓参与,就是指党的组织和人员,包括党的其他资源,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社会之中,并在其中积极活动,发挥作用。为此,党应该在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1)在场。即党不仅在“网下社会”在场,而且要在“网上社会”在场,并保持两种“在场”的互补与呼应关系。
  (2)联网。党在“网上社会”在场的关键,就是党的组织能够与网民、网上组织建立“联网”关系,从而保持信息沟通的通畅和交流的便捷。在网络时代,党的组织没有“联网”的功能,就不可能参与到网络社会之中。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