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年文化创新的社会结构基础 老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其文化生存空间、文化张力及文化功能在非老龄社会与老龄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的老年文化是在非老龄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耕文化与儒
三、老年文化创新的社会结构基础
老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其文化生存空间、文化张力及文化功能在非老龄社会与老龄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的老年文化是在非老龄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耕文化与儒家的“孝”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老年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即老人拥有绝对的权威,尊老敬老理念深入人心。而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文化的生存空间在不断拓展。加之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相伴而生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加速转型,传统老年文化的社会结构基础发生了动摇。
一是家庭结构的变迁与代际关系重心的下移,使原有的家庭情感纽带出现了松弛甚至断裂,导致老年群体家庭地位日渐边缘化,有的被排挤在家庭生活重大决策和管理范畴之外。
二是“后喻文化”对权威的解构。美国文化人类学玛格丽特•米德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后喻文化”的命题,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递方式,即由年轻一代将他们对不断变动中的社会生活的理解与不断涌现的新知识传递给他们的前辈。在追求新生活、新思想、新文化的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经验、技术和价值取向的现实效用不断下降,逐渐丧失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权威。老年人低文化程度的现实更加速了“老则贵”的文化价值观念的迷失。
三是现代消费文化加剧代际关系的失衡。“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已经成了年轻一代颇为流行的消费理念。这一方面与崇尚中国传统节俭文化的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难以兼容,容易引发代际冲突;另一方面,现代消费主义的盛行,加之长期以来中国家庭文化中父辈对子辈承担着非理性的无限义务与责任,培养了新一代“啃老族”,即“花父母明天的钱享受我的今天”的一族。“啃老族”的形成,不仅会降低老年群体的生存质量,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代际关系的失衡。
面对社会结构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巨大冲击,老年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势在必行。
四、创新具有江苏区域特色的老年文化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江苏在老年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老年群体的歧视,老年人的媒体形象被边缘化,轻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老年文化发展的地区与城乡差异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的老年文化贫困现象,需要进一步关注;三是对老年人的心理教育与精神抚慰相对不足。因此,加快创新老年文化,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老年文化体系,既是老龄化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良策。江苏作为经济文化大省,也是老龄人口大省,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构建老年文化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老年文化的创新。
明确老年文化创新的行为主体。老年文化是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力量的文化,老年人群无疑是老年文化的中心角色,老年群体自身的角色转变是老年文化创新的前提。因此,老年人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更新,追求余生价值实现的最大化,是老年文化创新的首要环节。同时,老年文化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政府、大众传媒、教育机构(老年大学)、社区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作为老年文化创新的行为主体之一,应正确定位在老年文化创新中的角色,从制度法规层面保障老年群体的各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大众传媒、老年大学等社会化机构在创新老年文化中承担的角色义务主要有三个:一是传授老年人全新的知识与新技能,寻求老年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二是引导老年人及时转变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养成健康人格与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是在全社会倡导老年的社会文化价值。大众传媒作为塑造社会形象的重要力量,应责无旁贷地树立积极的老年社会形象,阐明老年人所拥有的潜力与价值,并将其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价值导向。社区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的角色义务是为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载体或平台。
完善老年教育体系,以实现老年价值实现的最大化。参与社会发展是老年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形式,也是个人终生发展和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美国的终身教育体系是迄今世界上最完备的,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日本老年教育的实施形式多样,福利部门、教育部门、高等教育机构和民间组织都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江苏应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丰厚的优势,加快构建完备的老年教育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工作、学习和参与社会的机会,以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服务社会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为了促进老年教育实施方式的多样化,应加快构建老年教育网络,发展老年学校教育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包括机构的和非机构的、政府的和民办的、福利部门的和教育部门的、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同时,还要强调各相关单位的协调、支持与配合,以系统化的方式合理利用与有机整合江苏的文化教育资源,推进老年文化的创新。
引入市场机制,加速推进老年文化的创新。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来创新老年文化,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政府或单位的经济负担,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增强其生命的活力。调查显示,江苏的老年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眼下,老年文化消费市场供不应求,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消费愿望相比,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江苏要根据《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江苏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目标,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遵循市场规律,加快构建包括养老设施、生活照料、卫生保健、康复护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老年用品、老年食品、老年旅游等在内的老年文化产业体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参与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老年文化产品与服务品牌。
精心打造具有江苏地域特色的老年文化。江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北有汉文化,南有吴文化。调查显示,在种类繁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中,老年人对传统的地方戏曲比较偏爱。而江苏的地方戏曲历史悠久,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譬如,昆曲、评弹、扬剧、锡剧等,其影响力不仅限于江苏,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江苏的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唸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江苏的老年文化创新要充分挖掘与整合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将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年文化与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江苏的地方戏曲等传统艺术形式得以继承和发展,并成为江苏地域文化的一个亮点。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