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数字化转型模式考察(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刘明 发表于:2011-01-13 09:26  点击:
【关健词】报业;数字化;转型模式
从报网合一到报网互动,通过满足广告精准投放,纽约时报公司初步解决了报业数字化的盈利问题。但是,来自广告的单一财源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波动。因此,不难理解传统报业对网络形式发布 的内容产品直接收费的期待。 《

  从报网合一到报网互动,通过满足广告精准投放,纽约时报公司初步解决了报业数字化的盈利问题。但是,来自广告的单一财源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波动。因此,不难理解传统报业对网络形式发布 的内容产品直接收费的期待。
  《纽约时报》1996年刚上线时采取对国内用户免费、对国外用户收费的策略。由于此举极大削弱了《纽约时报》的国际影响力,后来不得不改为对全球用户统统免费的网站阅读。2005年又转为对高价值产品收费,《纽约时报》将评论和专栏作家文章作为“时报精选”(Time Select),要求没有订阅纸质版的读者支付每年49.95美金的订阅费在线阅读。这项服务实现了每年1000万美元的收入,但同样面临着流量减少和遭受知识界批评的压力,最后又以免费开放收场。
  在两次碰壁后,纽约时报公司仍然没有放弃数字内容收费,2010年1月20日宣布,《纽约时报》将从2011年开始对在线读者征费。该报在线读者每月可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超过定量就需付费。不过《纽约时报》订户将可继续免费在线阅读。
  和《纽约时报》相似,《人民日报》也是在互联网萌芽之时就开始了“触网”的尝试。人民日报社1997年创办了人民日报网络版,设有《人民日报》PDF版和报系20多份报刊的电子版。到了2000年,人民日报网络版更名为人民网,已经名实相符,成为独立网站。这也类似于《纽约时报》从“报网合一”到“报网互动”的发展过程。
  然而,基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异,《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在纸质报发行量的走向上大相径庭。人民日报广告网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第一大报,2009年度人民日报发行量为235万多份,连续五年实现稳定增长。实际上,要支撑人民日报如此庞大的发行量,成本必定不是一个小数目。从这个角度看,以数字发行补充传统发行的不足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1日起对人民日报网络版服务进行收费,收费模式有三种: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这基本等同于纸质报的订阅价格。对网络版收费同时,人民网仍然免费提供人民日报全部文稿内容。
  人民日报网络版,即人民日报的电子图像版,是只针对那些希望能阅读到完整意义上的人民日报版面原貌的读者,而对其他的不在意其版面的读者,则没有意义。有报业观察人士指出,人民日报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经常靠版面语言传达影响全国的倾向或意思的报纸。换句话说,人民日报发表的稿件不仅是信息内容值得研究,其版位、顺序以及标题、上下文都有文章可做。所以,人民日报网络版的收费,并不是没有一点儿卖点支撑。
  然而不到三个月,人民网发布启事宣布从3月5日起,阅读当天电子版将免费。并就此次调整带来的不便向读者道歉。人民日报的这次尝试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目前对网络版进行直接收费的盈利模式行不通,但从目前趋势来看,报网互动与数字内容收费将会是“纸质报+网络报”模式未来重点探索的方向。
  
  三、“电子纸移动报”模式:差异化不等于核心竞争力
  
  纸质报和网络版并存其实是报界普遍的模式与状况。但除了《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这样举足轻重的权威大报,大部分报纸在纸质报和网络版上都很难拥有大的舞台。2006年以来,新媒体对传统报业带来的冲击愈演愈烈,传统报业纷纷进行了新媒体的再探索,其中部分报社开始基于电子纸阅读器的数字报刊的探索和研究,由此发展出电子纸移动报的概念。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电子纸是一种新型的显示器,其色彩对比高、解析度高、耗电量小、制造成本低。电子纸的发展是为了仿效墨水在真实纸张上的显现。不同于一般的平板显示器,需要使用到背光灯照亮象素,电子纸如同普通纸一样可以反射环境光。而且电子纸可以不再加电的情况下保留住原先显示的图片和文字状态。
  对读者而言,电子纸的优点不言而喻,虽然所有大报都已发行网络版,但很少有人会仅仅为了阅读报纸而带着手提电脑;而PDA和手机屏幕太小,阅读整张报纸很不方便。并且所有这些设备都装有背光液晶显示屏,不宜长期阅读。与此相反,电子纸具有轻薄如纸、海量存储、自然光阅读、不耗电和可移动的五大特点,读起来也与印刷体非常相似。
  在电子纸移动报方面,中国媒体走在了西方媒体前面。2006年4月14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携手荷兰iRex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验推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子纸移动报。2008年4月,该集团又推出可无线下载、整点滚动出版的移动电子报《新新闻》。《解放日报》之后,《宁波日报》和《烟台日报》等也先后开发了在部分“高端读者”中试用的电子纸移动报。
  电子纸移动报来势汹汹,但纸质报也未必是那么不堪一击。纸质报拥有权威性、易携带、可保存、阅读感等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且人们可以想买就买,想扔就扔。相形之下,电子纸相当于把报纸版面放到一个售价几千元的电子阅读器里,这个阅读器可以随身携带但也必须随身携带。
  目前,传统报业的商业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而基于阅读终端的电子报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报业作为电子纸的内容提供商,必须根据电子纸独有的特征,开发出适合其个性投递、深度阅读等特点的内容产品并创新其表现形式。在此方面,英文报纸《上海日报》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开发了适合多种电子终端、实现个性化的内容订阅和自动排版的“个性化报纸”,未来还能与数字印刷技术结合,在世界各地实现按需出版。
  就报业而言,电子纸只是一种终端的内容显示介质,除去电子纸阅读器的价格问题不说,电子纸移动报还受到了两大技术制约:一方面是传输环节制约。目前我国WI-FI无线下载整体环境并不理想,电子纸的无线下载功能受到很大制约。即使支持GPRS和CDMA等移动接收模块也同样受到下载资费和下载速度的影响而难以被接收。另一方面在于电子纸本身产品功能单一。在多媒体化的传播环境中,目前如此昂贵的价格要想吸引读者购买并随身携带一种电子阅读器,必须实现视音频功能、彩色显示和部分办公辅助功能。
  不得不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阅读和手机阅读分流了大量读者,目前电子纸作为一种介于电脑和手机之间的产品,定位尚模糊。与互联网相比,电子纸移动报胜在便携性;与手机相比,电子纸移动报胜在保留了报纸的版面语言。但这种差异化的产品特质能构成其核心竞争力吗?
   (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