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资产收益特征变化(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孙建波 发表于:2010-10-12 10:49  点击:
【关健词】经济周期;反周期政策;资产收益;资产配置
孙建波(2010)的研究指出,2008年4季度,全球进入了中波周期的底部,来自国际的压力在2008年下半年把中国经济迅速地推向了调整的最低点。2009年全球经济虽然还处于中波周期的底部区域,但短波向上将是主旋律,2008年

  孙建波(2010)的研究指出,2008年4季度,全球进入了中波周期的底部,来自国际的压力在2008年下半年把中国经济迅速地推向了调整的最低点。2009年全球经济虽然还处于中波周期的底部区域,但短波向上将是主旋律,2008年4季度或2009年1季度成为可以预见的绝对低点。对于中国来说,信贷将护航财政政策高调面世,推动短波向上持续延展。从中波周期的视角来看,全球和中国经济都面临如何走出底部的问题,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但方向是明确的。从建筑周期和长波周期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确实需要新的动力,或许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是一个突破口;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阶段都表明经济仍有着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根据上述认识,可以将2001年-2008年的中国经济运行看作是一个包含了2个短波周期的已经完成的中波周期。2008年3月以来开始了一个新的中波周期和短波周期。
  
  针对2007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波动,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高效的反周期政策。反周期政策核心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等。在反周期政策作用下,2009年,我国GDP增速在一季度出现本次周期调整的最低值后逐季走高,固定资产保持了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下降,对外贸易小幅改善,物价水平继续小幅回升。
  
  三、反周期政策实施以来的资产收益变化
  
  依据前面的分析,中国在2008年3月以来进入新一轮中波周期和短波周期的开始,在这一阶段既开始完成短波存货周期的波动,也开始中波产能周期的调整。存货水平和产能利用率出现同步上升时,表明中波周期角度的产能清理取得了成绩,存货增加必须要依靠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就业率也就相应提高,经济走出中波底部的概率就更大。这是因为中波周期是产能变化的周期,当产能过剩问题不再困扰经济,经济社会中的过剩产能清理基本完成,私人投资开始活跃,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公共投资,经济也就具备了走出中波底部的基本条件。如果仅是存货的清理,而未完成产能的更新,支持经济增长和资产收益转换的经济基础就尚未形成。
  然而,对照我国2009年以来的经济复苏,可以发现,虽然经过了快速的去库存和强劲的补库存,但是产能清理并未完成,产能过剩问题继续存在。这主要因为在强力反周期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的止跌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推动的外生性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经济复苏既不稳固也不均衡。中国目前所存在的过剩产能大都属于长期投资的行业,在低利率或信贷宽松时期,这些投资才被视为投资回报丰厚的项目,否则,即使地方政府有因GDP冲动而采取的优惠政策,也难以推动预期“不赚钱”的项目上马。投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增长速度,投资率不断上升,在短期造成经济过热。在长期造成产能过剩,也使得需求结构一直无法平衡。同时,快速增加了重化工业投资比例,服务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缓慢,产业结构难以理顺。
  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政府投资的实体经济,真正具有活跃度的民营经济却萎靡不振。在短期内外需下降已成定局、消费难以快速增长、政府投资难以持续的形势下,从宏观指标上看,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非常明显;但从微观主体的实际反映看,经济偏冷局面依然如故,这可以从企业利润、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就业这三个指标上得到印证。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偏低,还未回归正常水平,就业难度较大,如果没有政府强力主导,当前经济复苏实际上难以为继。
  这一状况也就意味着,虽然经济已经进入复苏阶段甚至有过热趋势,但推动资产收益特征转变的微观基础并未真正形成。债券、现金、大宗商品和股票四种资产的收益状况可能会与一般经济周期中的表现状况有所差异。下面分别对2008年3月份以来各阶段的资产收益状况进步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反周期政策的冲击效应。
  先看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和收益状况。2008年3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一直到2009年第二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率先走出衰退阴影。代表一揽子商品的lad/CRB指数由年初低点200点附近,一路上涨至年底的283点,全年涨幅超过40%。主要商品期货价格也是节节高攀,短短的半年时间,大宗商品价格扭转乾坤,纷纷回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进入2010年后,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攀升,但好景不长,仅几个交易日后就掉头直下,甚至连续暴跌,CRB指数由1月6日的最高点(294点)大幅下挫至2月5目的最低点(259点),一个月跌幅高达12%。不过,就在人们认为始于2009年的价格反弹即将结束之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出乎意料地开始了新一轮反弹,CRB指数由2月5日的最低点一举升至3月初的277点。到2010年4月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大幅上涨。5日,国际油价逼近87美元/桶,创下18个月来新高;6日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在盘中突破8000美元大关,为2008年8月以来首次突破这一关口。
  对照周期阶段的资产收益规律,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显然领先于过热阶段,在复苏阶段就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增大了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在信贷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人们为了预防通胀,看中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
  再看债券的收益变化状况。以中债综合指数为指标,可以观察到,在2008年3月至8月间中债综合指数一直处于120到122的低位;8月后开始快速上升,到2009年1月后达到最高的132以上,之后一直在高位运行。债券收益状况显示债券收益增加虽然稍滞后于衰退阶段,但在总体上基本与周期阶段相一致。这表明以利率调整为核心的货币政策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变化,也直接对资产收益变化起引导作用。
  中国股市在本轮危机中跌幅巨大,上证综合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开始,一年时间内,下降幅度接近70%,跌幅高于大部分国家的股票市场跌幅。而且中国股市下跌的时间先于其他国家。因此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是受股市自身调整与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
  结合经济周期的资产收益特征来看。中国股市的收益状况不仅滞后于滞胀阶段,也滞后于衰退阶段,并未在复苏阶段出现应有的快速成长。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既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也受到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货币政策的由紧转松,大量资金进入中国股市,股市出现了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但这只是反周期政策的一部分,当产能过剩的难题并未有效消除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仍不稳定。股市的预期上涨就难以实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