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偏误及政策反思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张志远 王晓 发表于:2011-05-12 10:25  点击:
【关健词】收入分配;民间需求;产业结构升级
世界经济已趋于好转,但距实现稳定增长还存在一定距离。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投资和房价飙升,民间消费和投资不足成为启动内需的难题,而这一难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不公,过于强调效率,过于向资本倾斜,调整政策落实不到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配

一、问题的提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剧烈下降,实体经济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使中国连续几年高涨的外部需求突然出现急刹车。虽然在中央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中国经济增长率基本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还是从此前13%以上的增长速度放缓到2009年的8.5%左右。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出口贡献率快速回落,2009年净出口下拉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外贸出口状况的改善,2010年进出口总额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仍为负。
  回首近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历程,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诞生了凯恩斯主义,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的国家干预主义开始大行其道;70年代的世界经济滞胀过后,经济自由主义东山再起;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后的迹象表明,一次意义重大的监管调整即将到来,政府干预增强的影响范围将会相当广泛,一个金融保护主义新时代即将出现。这将进一步扩大全球金融协调和增加透明度,但相伴而生的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在局部范围内将经历一系列调整。
  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经济活力,不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国际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发展,就在于他们能够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全球经济已经度过金融危机恐慌的后危机时代,技术创新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持续技术创新将为身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企业带来无限生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各国排名中尚处中等偏下位置,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虽然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目前世界经济已趋于好转,中国工业品出口也开始回升,但是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距离经济恢复和实现稳定增长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的投资和房价的飙升,民众消费不足已成为拉动内需的难题,同时也制约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民众消费能力弱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存在偏误,因此,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偏误
  (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启动民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深层的结构性问题——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78年,中国基尼系数仅为0.180 6,2009年达到0.49,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财富集中度跃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收入分配结构逐渐扭曲为金字塔型,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中国民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断下降,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政府投资和出口。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终消费率为62%,2008年则下降到48.6%,其中还包含着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直线下降和政府开支占GDP的比重直线上升,内需不振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使中国民间投资一路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比危机前的水平低了7个百分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就提出要扩大内需,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每年都在下降。由于收入差距过于悬殊造成的大多数人需要消费又无能力消费的问题,[1]成为民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另外,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较小,农民缺乏社会保障,不敢超前消费,总体承债能力偏低,流动资金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消费信贷在农村的“真空”,制约了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2]碎片化、不可流转和不可接续等问题突出,难以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由于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现象已成为现实,低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他们的消费能力难以提升,致使相对于民间消费需求不足而言,消费品市场呈现供过于求,企业就会逐步缩减产量,这就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和失业增加;失业的增加又会进一步降低有效需求,致使民间投资需求持续不振。
  (二)分配格局严重失衡,抑制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中国分配格局无论在城乡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还是企业内部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1985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2009年则上升为3.3∶1,其中差距最小的天津也达到了2∶1(21 430元,10 675元),绝对差距超过1万元;而差距最大的贵州省和云南省则达到4.3∶1;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28 838元)与最低的甘肃省之间的(11 929元)绝对差距达16 909元,其收入之比为2.4∶1;1992年以来,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在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稳中有升,而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某些民营企业在改变组织行为惯性、突破路径依赖锁定、匹配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整合组织结构及组织流程等方面存在诸多难点,导致企业员工陷入低收入恶性循环。[3]目前,房地产、电力、通信、能源、医药、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而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相差少则十倍,多则上百倍。分配格局失衡的一个严重负效应就是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将依托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发展环节,实现从“加工”到“制造”再到“创造”的跃升,逐步推进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没有产业结构升级就没有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必将遭遇“天花板”,并面临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困境。[4]而产业结构升级有赖于需求结构升级,需求旺盛的产业会实现持续的创新升级,而需求不足的产业将会呈现萎缩低迷。需求结构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结构会不断地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影响投资结构,由于中国分配格局长期失衡,中、低收入群体日益扩大,无法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结构相匹配,他们的消费能力受到抑制,需求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很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始终充斥着市场,无法通过消费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实现落后产能的淘汰,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进而影响企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分配格局不合理也制约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