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译者提高中医文化认知能力的对策
中医不同于西医,它承载着无数医者的实践经验,积淀了古代中国的哲学观,是一种蕴含着神秘的东方色彩并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文化内涵、哲学基础的文化形态。西方人眼中的中医就是“东方主义”的代表之一。故译者需要从文化身份的定位以及中医文化认知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1.定位文化身份
中医英译时,理解和诠释传统的东方文化是首要任务。译者对中医文化的认知是实现中医英译在音位和文本上的成功跨越的必要条件。作为跨文化的使者,译者应当注重自身的多重身份:坚持原有文化、外来文化以及超越原有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国际人身份等。[15]以自身文化为主导,外来文化为催化,跳出两种文化的疆域,在翻译中达到两种文化的趋同与交流。
2.培养文化认知
中医文化的认知不仅局限于文体和表达本身,各家学说的不统一性以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理论基础同样是中医英译面临的重大难题。威尔斯·W. 在他的《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一书中就曾提到 “Language is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a nation’s spirit, languages of various nations are their spirits and whereas spirits are their languages”。[16]可以看出,不同的语言是不同民族灵魂的外在表现。由于目前翻译界对中医英译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笔者认为语言本身、地域文化、心理认知、审美价值以及对于中医文化的理解和解读的差异都会导致翻译的千差万别。培养译者的文化认知,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找到翻译的最佳关联,以实现原文本最大程度上转换成同等效应的译文。
总之,中医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其语用意义,即实用性,即让读者更好地学会中医,最终达到理解中医、使用中医治病的目的。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理解构成了中医英译这一特殊交际过程的认知语境的一部分。这种认知语境的建立是中医英译成功克服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必要前提。关联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作用,即知觉、信息加工和言语理解的能动作用。因此,对于中医英译者来说,成功的翻译需要译者丰富自身的中医文化认知,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医通过语言这一模式进行最大关联,从而达到传播中医、发扬中医这样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Sperber,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1986:3-4.
[3]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1.
[4]Gutt, Erne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109.
[5]赵阳. 《内经》音韵英译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7-11.
[6]李照国. 《黄帝内经》词典[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杨坚定,孙鸿仁.汉英平行语料汇集[DB/ OL].[2013-05-20] http://corpus.usx.edu.cn/
[8]张仲景.《金匮要略》汉英对照M]. 罗希文,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9]王强.血虚[DB/ OL].[2013-05-20]http://baike.baidu.com/view/245071.htm
[10]江浩,黄晓军,鲍立.贫血[DB/ OL].[2013-05-20]http://baike.baidu.com/view/88997.htm
[11]程玲,朱家胜. 模糊语言之于中医英译标准化.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 2010, (6): 70-71.
[12]王朝晖,吕学铣,呼素华. 中医药翻译的历史、现状及其任务[J]. 中国科技翻译,1995,(2):43-48.
[13]李照国. 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14.
[14]Wikiptdia.陈皮[DB/ OL].[2013-05-20]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npi
[15]毛海燕.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身份的选择[J]. 北方论丛, 2004,(2): 67-69.
[16]威尔斯·W.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