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向嘉庆帝献了一条恶毒的计策。 (26)可同时储存5条信息。 在我们收集到的语料中,条计量的这类抽象事物实际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命性命之类;一类是信息条令之类。 生命之类的概念用条计量与我们对生命的认知有
(25)向嘉庆帝献了一条恶毒的计策。
(26)可同时储存5条信息。
在我们收集到的语料中,“条”计量的这类抽象事物实际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命”“性命”之类;一类是“信息”“条令”之类。
“生命”之类的概念用“条”计量与我们对生命的认知有关。在很多民族包括汉族中,生命都是被隐喻成“旅行”来认知的。婴儿一出生,就“开始了生命的历程”,其间会遇到“坎坷”,会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而当一个生命结束时,就“走到了生命历程的尽头”。旅行的路线是线条状的,弯弯曲曲且有分支的,这种意象转移到“生命”中,就可以用“条”计量了。
“信息”“条令”之类的概念,其意象中也有“条”所要求的属性。信息、知识、条令之类的事物通常都是可以并常常需要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的。用口语表述时,由于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我们将话语理解成语流串;用文字表达时,体现为字行。语流串、字行都不仅是细长 的,而且是可弯曲的。
二、枝、支
“枝”和“支”字源有关,“支”为“枝”的古字,意义相近,用法近似,这里放在一起讨论。
“枝”是象形字,从木支声,支兼表义。《说文·木部》:“枝,木别生条也。”意为从树干上别生出来的小枝,即树枝。量词“枝”是从名词发展出来的。
“支”是会意字,上部像竹枝,下部是一只手。《说文·木部》:“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意为去掉竹竿之枝,即竹枝。量词“支”也是从名词发展出来的。“枝”“支”的认知原型虽有细微区别,但意象确有共同之处:细长;有枝权;有弹性;分根和梢(方向)。这使得两者计量的对象有许多是一样的:
1.计量带花、叶的植物枝条
(27)a.孩子们献上一枝枝鲜红的郁金香。
b.情人节,送恋人一支花香袭人的红玫瑰。
(28)a.当鸽子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新摘下来的橄榄枝。
b.刘泓贴身衬衣上胸的口袋里,竟装着一支花瓣无几的玫瑰花。
(29)a.侯方域之友杨龙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b.一个卖花女每天基本可卖出lO支花,一支5元
2.计量某些杆状物体
(30)a.他曾托人带一枝钢笔送给我。
b.这支笔太秃,写起字来不带劲。
(31)a.一枝小小的蜡烛,它的光明照得那么远!
b.立轴下端附近则装一盏灯或一支烛。
(32)a.便可以点一枝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
b.据测算,吸一支烟,生命缩短5分30秒。
(33)a.抗日政府奖励他一枝****和两颗手榴弹。
b.缴获****一千余支,轻重机枪二十余支。
(34)a.他忽然一枝箭似的窜入了隔壁的屋子。
b.不料一支流箭射来,正射中他的肩膀。
(35)a.从签筒中抽出一枝标有名字的竹签。
b.捧起一支古老的竹根签筒摇了几摇,虔诚地抽出一支竹签。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枝”“支”这两个量词在计量细长的物体时,这些物体通常长度都较短,虽可以有弹性,但都不能弯曲,这与“条”计量的物体是有区别的。
“枝”“支”相比,“支”的组配能力要大于“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还可以计量水流、气流、队伍、歌曲等,而“枝”则不行。
(36)船只……形成一支滚滚的洪流。
(37)这支气流自极低到达赤道地区时,又增热上升。
(38)贺龙领导的这支队伍不断扩大。
(39)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
(40)唐玄宗叫人谱写了一支新曲子。
(41)在工地上传播一支民谣。
“支”计量的这些事物,除了“细长”的意象,还有“动态”“有方向性”的意象。由于“方向”包含在“运动”这个范畴中,所以可简单表述为:“运动的细长”。水流、气流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队伍的成员是从头排到尾,同时,行军是从一个地点行至另一个地点;歌曲的乐谱是从头排到尾,歌曲的演唱是从头唱到尾。“支”的这种用法的出现,从认知方面看,是意象转换的结果:将静态的条形物转换为动态的条形物。
2.“支”可计量股票、电灯的亮度,“枝”不这样用。
(42)沪深两市共有88支股票作为其成分股入选。
(43)她还带了一个一百支光的大灯泡过来。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也就是一种作为某种凭证的纸片。纸片怎么能用条形量词“支”计量呢?其实,股票的“细长”意象来自证券市场上的显示牌,人们在股票交易所最常见到的不是纸质的股票,而是显示牌上列出的一行行字符。这些始终代表着一家家上市公司及其股票的字符行具有“细长”“有方向”的视觉意象,因而是可以用“支”计量的。
用“支”计量电灯的亮度在上世纪前半期是常见的,今天已被“度”“瓦”取代了。亮度的公制计量单位是坎德拉(candela/m),过去也叫烛光/平方米,指蜡烛1烛光在1平方米以外所显现的亮度。“蜡烛”是细长的,用“支”计量,通过意象转换用于计量光的亮度。
三、丝、毫
“丝”、“毫”是两个表示“极细”物的量词,此处一并讨论。
“丝”繁体作“鲧”,象形字,像两束丝。《说文·丝部》:“丝,蚕所吐也。”本义就是蚕丝。《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丝可以纺织,通过转喻引申为丝织品,《诗经·周颂·丝衣》:“丝衣其钚,载弁俅俅。”由蚕丝义通过隐喻引申指像蚕丝的东西。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蚕丝极为细微,再转喻引申为“细微”“极小”的意思。量词“丝”由名词“丝”发展而来。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