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谈蒙古族学生L3英语学习中L2汉语的作用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孟娜佳 敖玉文 发表于:2012-12-01 00:27  点击:
【关健词】认知 蒙古族 英语学习 汉语
蒙古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着母语、第二语言汉语和第三语言英语之间复杂的关系,涉及到临近性、语言距离、二语和三语水平、可迁移性等诸多参项。本文基于Kellerman的认知语言学观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了解蒙族学生英语学习中汉语发挥的作用及在

一、前言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本文指的蒙古族学生是母语为蒙古语,第二语言为汉语,英语为外语,且中学和小学在蒙古语学校就读的蒙古族学生,入学时已经熟练学习了蒙古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汉语的学习大部分在小学阶段开始,但只在课堂上使用,日常生活中汉语使用率较低,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很低。他们升入大学后单独编为蒙古语授课班,但由于蒙古语授课师资短缺,加之使用的教材又是用汉语编写的,他们其实是通过汉语来学习英语的。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近年来已经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遗憾的是,相关研究成果还很少,崔占玲、刘雪莲、梅花、马纳琴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对蒙古语学习者和教师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大多数研究把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等同于二语习得,致力于克服母语负迁移,把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理解成多加一种语言的二语习得,对英语习得的媒介语言——汉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把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参数和变量简单化了。在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来源是学习者的母语。而在三语习得中,由于涉及到的语言有三种或以上,语际迁移来源的确定变得复杂。
  因为在三语习得的理解、加工和输出过程中,学习者会激活其所有习得的语言知识,(包括已经完全习得的L1和习得不完全的语言L2),从中选择一种语言激活,其他语言主要处于潜伏或抑制状态。学习者从L3和被激活的语言知识中选择,只有当那些知识无法提取时,才求助于潜伏的语言。如何判断哪种语言被激活呢?根据Hammarberg 的研究发现,在L3习得过程中,L1、L2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激活。它们起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阶段不同。L1主要对L3习得的早期阶段起作用,影响L3的语用功能和发音;L2在L3的产生中不断被激活,已习得的L2知识在L3习得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一些学者认为L3学习者倾向于在L3输出中使用已习得的L2,而不是母语。由此可见,L2汉语在蒙古族学生L3英语习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影响蒙古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参项分析
  语言迁移这一语言习得中的热点问题已经被学者们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基于其所作研究,得出各自结论。Dawaele认为L3学习者除L1外的任何已习得语言和其L3输入量决定其三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程度。Shanon&Hammarberg相信,如果L3学习者已经习得多种语言,除L3外最后习得的语言对L3影响最大。很多学者,包括Kellerman,Ringbom认为语言类型对语言习得有影响,尤其是学习者心里认为的语言类型越接近的语言,习得越容易。Williams&Hammerberg 认为语言输入量对三语学习很重要。本文的主要理论来源是从心理和认知语言观来研究迁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Kellerman的认知语言学。下面结合被学界普遍认可的三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L2汉语在蒙古族学生L3英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
  1.近现率
  Hammarberg(2001)认为L3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时,会更多地迁移刚刚学过的,或使用较多的非母语语言。这是因为这样的语言被经常使用,处于激活状态,更容易被提取。Hammarberg和Shanon认为近现率是诸多三语习得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按照这个理论,对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而言,其汉语应处于激活状态。当他们英语水平较低时,汉语水平中等或熟练时,如果不能从英语中提取所需信息时,就会借助汉语。那么,汉语水平低的蒙古族学生是否会产生类似错误呢?在L3英语学习中,汉语和蒙古语均处于激活状态,但由于其信息提取成本大,多处于潜伏状态,这时语言迁移的确定较为复杂,受多种参项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语言距离、二语和三语水平、可迁移性等。
  2.语言距离
  语言距离已经被证实为三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分为客观语言距离和心理语言距离。客观语言距离关注语言类型间的相似性,是语言学家能客观地、正式地界定的语言间的距离。很多研究表明,语言类型学上的相似性(客观语言距离)会促进语言习得。Corder(1981)提出“语言距离假说”,当母语和目标语在形式上比较接近时,学习者的目标语发展进程要明显快于两者差异大时。这种促进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者的母语,对其他已经习得的语言也适用。Odlin(1989)声称,“语言距离将决定学习者习得一门语言所需要的时间”。L1、L2和L3之间越相似,习得越容易,反之,习得越难。但是,欧亚丽对蒙古族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迁移的研究发现,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并不总是意味着能更好的学习目标语,有时因为太相似没有引起学习者的注意,Gibson, Hufeisen&Libben(2001)的研究也表明有的学习者会由于语言的相似性而回避使用。客观语言距离并不能解释这个现象。为此,Kellerman(1983)从学习者认知角度提出心理语言距离。根据Kellerman的观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倾向于迁移哪些语言内容,是由心理语言距离决定的,真正对语言影响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学习者感知到的语言距离(心理语言距离),而不是语言之间的客观距离。心理语言距离可能与客观语言距离相符,也可能不相符。学习者的心理语言距离,加上对目标语的一些语言知识,能帮助学习者预测已习得的语言在目标语习得过程中的可迁移性。国外学者的三语研究一般都基于对西欧语言的考察,通常涉及的是两种语言距离近的语言。而蒙古语、汉语和英语分属三个不同的语系,彼此非亲属语言。对这三种语言间距离的判断,只能从语言的某个方面进行对比,得出语言具体语言现象间的距离。根据本次调查,在没有受到元语言提示的前提下,大多数蒙古族学生认为汉语跟英语更相似,他们在L3信息提取失败时会首选从L2汉语中迁移,这在问卷部分得到了证实。这印证心理语言距离的重要性。  3.二语和三语水平
  根据Stedje的研究,学习者L2的输入量与L2对L3的影响呈正相关。蒙古族学生升入大学后,随着其L2汉语的输入量日益增大,L2已经与学习者的概念系统建立关联,况且,L3是与L2的词汇系统建立联系的,L2既通达学习者的概念系统又通达词汇系统,其迁移到英语中的机会必然较多。L1发生迁移与否通常取决于学习者的二语和三语水平。如果学习者的L2不熟练,维持该语言的激活状态需要较多的心理资源,导致学习者在语言提取中工作记忆负担过重或由于L1和L2语言信息竞争增强,L2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者L3的信息加工主要靠L1,L1迁移就多。所以,哪种语言迁移更多跟语言的熟练程度有关。(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