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斋志异?婴宁》的影视剧改编(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洪杰 发表于:2012-07-18 11:46  点击:
【关健词】《婴宁》;影视剧改编;自由主义
一、追求自由,冲破牢笼的启蒙精神 徐峻泰1986年导演的电视剧《聊斋志异?婴宁》颇具启蒙精神,他赋予了婴宁的笑以追求自由、冲破牢笼的巨大力量。 小说《婴宁》中婴宁的敌人是强大的社会文化力量,这个力量的代表并

  一、追求自由,冲破牢笼的启蒙精神
  徐峻泰1986年导演的电视剧《聊斋志异?婴宁》颇具启蒙精神,他赋予了婴宁的“笑”以追求自由、冲破牢笼的巨大力量。
  小说《婴宁》中婴宁的敌人是强大的社会文化力量,这个力量的代表并不明确,王子服母亲的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3]227王母指出两点:一是“过喜而伏忧”,婴宁的“憨狂”使得这个家庭出现了危机;二是如果不是“邑令神明”,将会导致“逮妇女质公堂”的结果,从而致使“我儿何颜见戚里”。这两点都指向了传统文化的深层心理特征,王母虽然指出了这些,也只是指出了社会普遍性要求,王母并不是这个力量的代表,且其劝导也是善意的。
  徐峻泰导演的电视剧《婴宁》有了一个明显的对立面——王老太太。从婴宁进入王家开始,婴宁就不得不作出改变,首先向王老太太下跪行礼。电视剧设置了几次冲突:第一次是婴宁和王子服在书房里见了一次面;第二次是婴宁买花种;第三次是婴宁爬花架。第一次冲突,小梅受到了严厉批评,因婴宁机智劝说王子服读书,而得到了王老太太的原谅。第二次是小梅受到了更加严厉的指责。这两次冲突表面上看起来是老太太与小梅之间的直接冲突,实际上是王老太太和婴宁之间的间接冲突,也给第三次的直接冲突奠定了基础:王老太太到花园里散步,发现婴宁爬到了花架上,严厉指责婴宁不成体统,婴宁以表面服从背后照旧爬花架来对付。实际上,这三次冲突背后有很深刻的背景。婴宁的两次抱怨能够很明确地说明这个问题:一次是婴宁抱怨“这里的规矩实在是太多了”,另一次是婴宁抱怨“这里没有花”。第一次体现了婴宁的束缚感,第二次反映了婴宁对王家的改造。王昊有极为明确的论述:“花是自由社会的代表,婴宁进入世俗社会后想用花来改造这个世界,为自己营造与以前一样的美妙空间。”在这一系列明暗冲突之中,婴宁与王老太太并非没有融合。婴宁遵从了鬼母“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的教导,主动讨好王老太太,给王老太太做了鞋和衣服,显示出“精巧绝伦”的“女红”。而王老太太也作了让步,第一、二两次冲突都没有与婴宁正面接触,对婴宁的“禁之亦不可止”的笑也容忍了。然而,婴宁与王老太太的融合是次要的,冲突是主要的。婴宁的自由天性是对现有秩序的破坏,对王家来说,秩序的破坏会带来灭顶之灾。这种根本性的冲突在对待西邻恶少时完全爆发了。王老太太指责婴宁:“你变卖金簪买花,有失我家体面!你攀架爬树,抛头露面,成何体统?你终日嬉笑,以致惹祸,阖府不宁。”王老太太在王府面临灾难之时,把所有怒火发泄了出来,怒火直指婴宁对已有的秩序的改变和破坏。
  电视剧的结尾,是徐峻泰导演对小说《婴宁》作出的最大改变。小说《婴宁》是以婴宁的屈服结束的,电视剧《婴宁》的结尾变成了王老太太的屈服。
  小说《婴宁》结尾写道:“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由是岁值寒食,夫妻登秦墓,拜扫无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3]227-228婴宁不仅改变了自己,而且归附了孝道,生下一子。
  电视剧《婴宁》中,王老太太下令砍掉了婴宁种的花,令婴宁彻底失望,想到了离开。婴宁和鬼母的一段对话颇有深意:
  婴宁:想当年,我们在一块的时候,多么自由自在啊,没料到人世间崇尚虚情假意,孩儿一片真情,反遭指责,恶少丧生,罪有应得,孩儿无过啊!
  鬼母:当年你亲生母亲对待秦郎何尝不是一片真情啊?
  婴宁:结果仍不为人所容,女儿想到这儿,倒不如随娘而去。
  鬼母:王郎对你一片真情,你岂能有负于他?
  婴宁(哭泣之后):妈妈,我情愿随你而去。
  这段对话,自由——规则——爱情成为矛盾,爱情超越规则,自由也超越于规则,然而,当规则和爱情一起成为自由的对立面时,婴宁毅然放弃了爱情。
  然而,婴宁的自由自在的天性在王府中人心中已经留下了种子。小梅说:“少奶奶走了,花也谢了。”刘妈说:“岂止花谢了,少奶奶在的时候,全府上下,喜笑颜开,可现在,少爷病了,老太太整天生闷气,一个个愁眉苦脸!”所以王老太太在面临儿子的病这个王家更大的危机时,不得不承认“不该怪罪婴宁”,听从了刘妈“祷告神明,请少奶奶回府”的建议。而电视剧最后也没有安排婴宁回来,而是让婴宁的笑声响彻夜空,既象征了自由在那样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也象征了自由迟早会响彻夜空的。
  二、人人皆可自由欢笑的社会变革 1994年张刚编剧和导演的《一笑三百年》则对原著作了较大规模的改动。一是改悲剧为喜剧;二是为了适应这个改变,增加了几个人物。主要有王子服的仆从王巧和王子服的老师朱老夫子。王巧是一个滑稽可笑但又善良天真的人物,他的作用首先是增加笑料。比如王子服因为思念婴宁,茶饭不思,吟了一首诗:“一束冬梅暗相思,寒风冷雨扣芳门。落幕悄然音讯渺,何处追寻梦中人。”王巧就故意打岔:“一肚冬笋素缺荤,川味火锅鸳鸯分。若得书童口味好,羊肉能吃一大盆。”一下子打破了王子服的满腔柔情诗意,让人忍俊不禁。电影中还有许多刻意制造笑料的情节。婴宁在花园教邻居跳舞时,有一段对话:
  王子服:婴宁,你笑得这么甜,真是“满树花清倒落,一片春光敲万和”啊!
  婴宁:和,和,到底为何啊?
  王子服:狂而不损其媚,动人心窝哟!
  王巧:我说,你们都喜欢婴宁姑娘的笑,怎么没注意我也爱笑啊!
  邻家女:对啊!人家笑得好看,你呢?
  王巧:我笑得难看。
  邻家女:对啊!丑死了你!
  王巧:这么多姑娘骂我,说明他们都喜欢我。
  王巧扮演了一个戏曲中丑角的身份,时时插科打诨,制造笑料,而王子服的迂腐也成为不合时宜的笑料了。
  《一笑三百年》更加重要的改编在于结尾的改变。婴宁在惩罚了邻家恶少后,受到了老夫人严厉指责,婴宁则发出了笑的宣言:“笑才是最真的,笑才是人对人的善意,笑才是最美最美的。”又对老夫子说:“再过三百年,石头脑袋全都没有了,人们不再这么拘谨,思想也会打开,尽情地欢笑,会受到人们的赞赏,笑会成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婴宁的笑的宣言与展望使“笑”成为社会秩序改变的标志。在笑的社会意义凸显的同时,笑的个体思想启蒙意义减弱了。电影结尾设置了一个非常滑稽的场面:三百年后,老夫子在酒吧与王子服、婴宁会面,婴宁在舞池中翩翩起舞,王子服则不适应这种生活,而老夫子更是不知所措地看着这一切。酒吧中花天酒地、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象征了人欲的彻底解放、社会秩序的重新构造。(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