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柳新军 杨军 发表于:2011-04-12 11:58  点击:
【关健词】转喻;任意性;理据性
与洪堡特不同,索绪尔执相反意见,认为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任意性的,这种观点在近十年的争论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鉴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相反论证已不计其数,本文不再详细分析。须要指出的是,洪堡特与索

  与洪堡特不同,索绪尔执相反意见,认为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任意性的,这种观点在近十年的争论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鉴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相反论证已不计其数,本文不再详细分析。须要指出的是,洪堡特与索绪尔虽各持己见,但都有合理之处,他们的结论相异,是因为两位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对语言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并分别开辟了后来的外向语言学和内向语言学的发展方向。洪堡特将语言置于社会、民族、文化、思维的大系统中研究语言,强调外部因素对语言的影响,研究的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而索绪尔主张就语言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只限于语言系统内对语言的研究,研究的是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关系。
  
  四、结论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既有理据性又有任意性有更深刻的现实因素:
  首先,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中是以转喻的方式存在的。世间万物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转喻的基本关系——即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与多样性的关系,转喻的替代关系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动态发展的现实世界对转体的产生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和开放性,基于相关性的转喻理据具有比较客观的性质。
  其次,人类的主观认识带有转喻的性质。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和特有属性。人在使用概念时会舍去、放弃一些非本质的东西,仅注意其某个本质特征,没有一个概念可以包括并反映事物的全部特征。人类的认知思维具有转喻性的特点。从外部看,人的认识都是从某个局部开始的,聚集于局部,并由一个局部至另一个局部,直至整个事物;从认识路线来看,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至本质。心理学研究成果从大脑的内部工作机制也揭示了人类认知思维的转喻性,完形心理学与激活扩散模型正说明了这点。
  再次,人类的思维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人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作为社会的一种存在物,人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产物。在自然与社会领域内,人的基本的适应性、受约束性表现为对客观世界与规律的服从,具有现实世界的客观性与理性。另一方面,人的精神作用不可低估,作为一种能动的存在,精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人的认知也具有任意性和偶然性。
  最后,语言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二分对立是一种深含在语言原初本性之中的“不可更变的二元性”,“语言必然既属主体,又属客体”。索绪尔以其严谨的对立统一“二分法”和“重形式”“重理性”“重关系”的哲学理念开辟了结构主义研究的先河,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本身说明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具有极强的客观性。但索绪尔从根本上也未排除语言的主观性,他使用的“心理现象”带有主观的性质,并认为“心理现象”的主观性是无法研究的,因此它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这说明语言带有明显的经验色彩,也属于主观范畴。语言符号就语言使用者而言,是概念和声音形式之间的心理联系,既有规约性,也有任意性。
  
  参考文献:
  [1]陈香兰,转喻:从“辞格”到认知的研究回顾[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56-6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