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非A”结构与模糊修辞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成心漪 发表于:2012-03-29 10:24  点击:
【关健词】“A非A”结构模糊结构模糊修辞
本文由白居易的诗作《花非花》的朦胧意境引出模糊结构“A非A”式,并通过例子分析将“似A非A”“此A非彼A”类的表达归入宽式“A非A”结构,进而分别从语形、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析其模糊修辞性。  

一、关于白居易诗《花非花》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其一便是主张用浅近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白居易作为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其诗作相传老妪都能听懂。如《卖炭翁》,白居易诗注“苦宫市也”,诗歌的主旨便一目了然。然而在白诗中确乎有一个特例,那就是《花非花》。诗题取自前三字,笼罩着一层朦胧感,耐人寻味: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孙明君,2005)
  根据王汝弼在《白居易选集》中的解读,《花非花》通篇皆作隐喻,主题当是咏官妓。“花非花”指官妓容颜如花,似花非花,有花般的容貌,但非真花。“雾非雾”运用双关,“雾”实指“婺”,婺女即女宿星。而“梦”“朝云”则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喻男女之幽会。全诗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含蓄,富有诗意,朦胧美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有人说,这是一首禅诗。唐代禅师青原行思曾提到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有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禅中彻悟,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在禅者眼中,心即是世界。世间万物纵然千变万化、千姿百态,都不过是个人“本心”的幻化。它们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因而,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而雾也非实实在在的雾,只不过是虚幻地存在,无法触摸、无处可寻。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他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花非花,雾非雾”是对事物真实存在的否定,诗人空观世间万物,所有存在皆如梦一般,终化作虚无。
  有人说,这是一首情诗。说是花,却又不是;说是雾,却也不是。花、雾皆有所喻。夜半来,天明去,是花?是雾?是人?还是情思?春梦不长,让人沉醉;朝云骤散,令人叹惋。开头两句,写的是景又非景,是物又非物,虚实之间,已难辨花与雾,更像在抒情:慨叹春梦虽美却如此短暂,云霞虽艳却易幻灭。自始至终,诗人心底的那个“花”与“雾”都未曾露面,留给后人的唯有无尽的遐思。
  “诗人用洗炼的手法,拓出一个空灵迷茫的梦幻世界,在那里,他似乎见到了早年的恋人,欢悦无比。当梦幻从眼前消失,他便怅然若失,却又不愿破坏那美好的记忆。”(朱金城、朱易安,2009)
  “模糊语言信息量大、内涵丰富、包容力强,表达生动而又意味深长,能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卢忠雷,2009)。无论是何种理解,何种猜想,它都带有一种朦胧美,这种美尤其在“花非花,雾非雾”两句中得到了集中的诠释。因为“A非A”结构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给人些许“朦胧”味儿。
  二、“A非A”结构与模糊修辞
  客观事物有其明晰的一面,也有其模糊的一面。模糊语言是指在A与非A之间存在着一个不明确的交界区域,它是渐变的、不能一刀切的,我们不能确定地说某个词语是属于还是不属于这个区域(黎千驹,2006:37~38),而模糊修辞,指的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黎千驹,2006)。模糊结构“A非A”的运用,正是一种模糊修辞行为,有其特殊的修辞功能。
  “A非A”结构的多维考察:
  (一)语形上
  单字“非”,可以作名词:是非、无事生非;可以作形容词:非心、非语;可以作副词:非时、非义之财;还可以作动词,作动词的“非”有多个义项:表“违背、责怪、反对、没有”等义。“A非A”结构中,“非”词义明确:不是,表否定。结构的模糊性是由同语“A”引起的。从形式上看,A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三音节较少。在百度贴吧中,有网友征集“落叶飞花花非花”一句的下联,回帖五花八门:云中之雾雾非雾、雨中分手雨非雨、秋风起叶叶非叶、夜半梦醒我非我、疾风飘雪雪非雪、流水含情情非情、妙语连珠珠非珠、网里交友友非友……(百度贴吧,2010-05-24)还有原创诗词:
  (1)朋友,多么的虚无缥缈,只是幻象。朋友,恰恰是朋友,让我看得好朦胧。花非花,雾非雾,忧非忧,怒非怒。一种清晰的失落,仿佛能触手可及。(女性论坛,2010-05-24)
  类似的还有“梦非梦、人非人、岸非岸、物非物……”双音节A的表达式出现的有“爱情非爱情、故事非故事、怨妇非怨妇、女人非女人、生活非生活”。相比之下,三音节就更少了:“伍某某非伍某某”,显然,“伍某某”应该是某人的名字,那么,当遇到复姓的四字名字时,就该出现三音节以上的“A”了。观察已出现的表达式,我们发现,名词都可以进入“A非A”式,此外还有部分代词,像人称代词“你、我、它\他\她”。
  (2)《礼记》有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3)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墨子》)
  以上二例说明了储粮以备凶年之需乃立国安家之本。例(3)意思是:国家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国家就不可能成其为这一君主的国家了;家庭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子女就不能做这一家的子女了。引文中出现了“国1非其国2”,“国1”承接上句,指无三年之蓄之国,“国2”指国家,“其”:他的;“子1非其子2”,“子1”指无三年之食之家的子,“子2”即子女,“其”指“它的”。“国非其国也”“子非其子也”均可作“国非国”“子非子”解,此二例中,“A非其A”可看作宽式“A非A”结构。
  与“A非A”结构相类似的,还有“似A非A”类的表达:
  (4)珉似玉而非玉,鸡类凤而非凤,物诚有之,人故宜尔。(《全梁文》)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