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名词化现象,一是因为规律总有例外,例如由 一ment、一tion等结尾的抽象名词几乎㈣都可以表 示具体的引申事物,如accomplishment叫。这时,似 乎应该把它们当成词汇名词化而不是成分名词 化,因而动词名词化的分类也不可能是完全绝对 的;二是因为有些名词化是难以辨明的,这可能是
由于原来的动词在名词化后渐渐地退出使用的缘
故。名词化作为概念中心的转变,还涉及到概念
空间的定位,这些现象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注释:
①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1-453页1031个或 词所作的不完全统计,明确列出的有名词化的动词占839个,大筑
占总数的81%,其中加词缀的有603.约占名词化总数的72%。
⑦“表人”只是这类名词化的名称.并非只能表人,这类名词化
还应包括cooker,accumulator等变化手段与表人名词化相同的词。
③参考Merriam—Webster’s Colleoate Dictionary(2000:800)
④同①,其中一ment结尾的约占11。5%,tion或sion约占
42%,∞∞或ence约占4.4%,ing约占6.6%,al约占2.15%,其 余的约占5.5%。
⑤这里是指动名词,这与4提到的占6.6%的ing名词化不 同,后者通常意义已转变,不再指动作,而指相关物体,如clipping, crossing等。
⑥根据前面的统计,大约只有15%的抽象名词化没有引申意
义。
⑦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9),该词既可表示动
词accomplish的“完成”意义,也可以引申为表“成就”和“才艺”。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imited.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0.
[2]张权.英语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结构分析[J].外国语,
2001(6):29—34.
[3]范文芳.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外语研究,
1999(1):9—12.
[4]Matthews,P.H.1997.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n• guisti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0)。
[5]张延君.现代英语短语动词名词化探析[J].山东外语 教学,1996(4):34—37.
[6]叶琴法.英汉动词的抽象名词化比较[J].西安外国语 学院学报,1999(2):37—41.
收稿日期 :2009 一03—12责任编辑陈灿平
•文史札记•
“突显”与“凸显"考辨
彭晓
现代汉语中,“突显”与“凸显”仅一字之差,
二者常常换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突”与 “凸”的义项中均含有“高于周围”的意思。义项 的相通或是二词可交替使用的原因之一。
不过,二词的释义仍有细微的差异。《新华新
词语词典》对“突显”的释义为“突出地显示”,如: (1)行业规范服务掀起热潮后,一些市民行为
不文明的问题突显出来了。(《北京日报》1997年
7月21日)
(2)社会的进步已逐渐突显出充分发挥法的 激励功能的重要性。(《文汇报》1999年10月16 日)
.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驶入快车道,相
比之下,通信瓶颈制约突显。(《人民日报》2000 年1月17日)
“凸显”则被释为“清楚地显出”。例如: (4)冷战结束后,世界一度期望和平红利的到
来,然而随着两极体制的瓦解,在旧体制掩盖下的
矛盾反而更加凸显,新的冲突不断出现。(《人民 日报》1996年7月22日)
(5)今年春节各商家竞相凸显民俗文化特色. 使节日气氛更觉浓郁。(《北京日报》1999年2月
15日)
(6)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凸显了科技在人
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报)2000年5月
29日)
“突显”主要强调形式上的突出,而“凸显”则 带有形状突出之意。在译为英语时,二词的差异 性则被显化了。“突显”多译为“conspicuous”,“凸 显”则译为“protruding”。例如:
(7)More conspicuous is the shortage of tour bu-
ses({Chinadaily}2009—06—25)
(8)Zhang said fast investment growth is one of the protruding problems that troubles China§economy ({Chinadaily)2004—04—20)
综上所述,“突显”与“凸显”宜处理为一组异
形异义词。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160.
[2]新华新词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