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中的汉语教学(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黄华伟 发表于:2010-02-22 10:54  点击:
【关健词】全球化;汉语教学;新课程
的教学环境中,仅靠积累的经验来教学可能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经验带有较强的主观臆断 性和较弱的环境适应性,总是要在固定环境中固定条件下才起作用。 匠是典型的实践者,是操作者,所倚仗的只是经验;教学专家也可

的教学环境中,仅靠积累的经验来教学可能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经验”带有较强的主观臆断 性和较弱的环境适应性,总是要在“固定”环境中“固定”条件下才起作用。
“匠”是典型的“实践者”,是操作者,所倚仗的只是“经验”;“教学专家”也可以称之为“专业 化教师”,指的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 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 作者”[63243。面对开放、发展、竞争的汉语教学环境,汉语教师要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从教书匠 转变为教学专家,以更好地应对这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          ,
四、革新教学行为 在全球化视野中的汉语教学,其教学行为也必须加以相应革新。从教学过程角度来看主
要有三方面。   (一)了解与生成 美国著名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Educational       Psy.
ehology:acognitive   view)》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 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 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了解学生并以学生的基础为起点,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前 提。目前汉语教学对学生的了解要克服四个常见的不足:一是了解的深度不够,停留在表面, 以“熟悉”代替理性的分析,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二是了解的频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学生 是“快速成长的人”,常常以不变不发展和少变少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三是了解的广度不够, 往往没有把学生的言语能力作为了解的重点;四是了解的方法有限,基本上还是靠平时的接触 来了解,靠考试成绩来了解。
语文教学要了解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态度和期望、学习习惯、对语文 教师的要求等。这种了解应该贯穿教学始终,教学前它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和起点,教学中 它是教师调整教学方向和内容的依据,教学后它是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好方法。而且这
种了解应该要做一些调查,比如问卷、测试、谈话等,要做到科学全面。 探明了学生的基础,生成教学内容就有了方向。一是“文本教学化”,即教师、学生对文本
所做的使之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解、符合教学要求的处理。其内涵有二:读者化,使作者的、编者的课文变成教师的、学生的文本;语文化,突出文本的语文性,特别是突出言语特点。这里的文 本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大胆地对它进行择弃、发挥和 创造,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二是“课堂学生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 学方向和内容,把学生的疑问和要求看作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人,落实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而使教学内容因不确定性而变得生动丰富。
(二)倾听与讨论
学生是一个能动、会思考且有一定承载限度的学习者。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作和自己对
等的“人”,要能去倾听他们,这是“以生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 汉语教师的倾听同其他学科教师的倾听内容不一样,他首先要倾听学生的言语内容,即言
语所表达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他要倾听学生的言语形式,比如对学生的 朗读,汉语教师要倾听学生字音读得准不准、声音是否饱满清晰、音量是否适中,要倾听学生读 得流利不流利、停顿是否准确;对学生的表述语言,汉语教师更要用“汉语”的耳朵来倾听,听他 有没有语法错误,听他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妥帖,听他用语是否简洁,听他结构是否完备,听 他表达上有无新意。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倾听学生的言语品质,即学生在表达上体现出来的言 说者的言语风格及个性气质,比如听学生的表达是否形象,是否有感染力,是否有条理,变化是 否敏捷等等。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打断学生的话,及时纠正其表述中的问题,或要求 学生重述,或提出要求,或要求学生作出解释,精彩处也不能忘了鼓励学生,听好后,还应对其 进行简要概括和评价,这些常常能体现出教师重视学生、认真倾听的态度,很能鼓舞学生。教 师应“倾听学生自由言说的同时,也在引导和熏陶学生学会个体性的表达,学会去倾听他人,因 而师生都因为彼此的倾听、相互的接纳而进入一种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在倾听中理解,在理 解中升华。这样的教育生活展现出来的是生命过程能动的、鲜活的特性,充满着向善的驱 力’’【8J。
同时,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展开讨论,也要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应该意识到,问题的 解决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学生能获得探究的体验;而且,从汉语学科的特性看,许多问题 并不是都可以解决,都非解决不可的。教师应该从较高层次上来“提升”学生,使之不再局限于 得到答案,使之能进行再思考,使教学主体问的思想能得到碰撞。然后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体 会学习的方法,用自己的思考进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讨论是双向的、多向的、网状的,是 倾听的扩大和深化。(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