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积极发挥发情绪引导作用,强化大新生代学生的情感内化机制。情绪引导是指充分调动和激发新生代大学生在价值观雕塑过程中愉快、信任、感激、热情与激情等积极的情感因子,②促进其主动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其次,要积极发挥发情绪引导作用,强化大新生代学生的情感内化机制。情绪引导是指充分调动和激发新生代大学生在价值观雕塑过程中愉快、信任、感激、热情与激情等积极的情感因子,②促进其主动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道德规范,对社会和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作出善恶判断,并获得正向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认知。在调研中发现,新生代大学生社会性的情感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表现为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对故乡的归属感、对所在集体的荣誉感和道德感等。寻找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念等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因素与个体情绪因素的连接点,建立情感共识,有利于新生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将之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机制。
第三,要不断强化信念引导作用,强化新生代大学生的理想内化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是破解大学生精神困境的首要问题的关键环节。新生代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成型期和过渡期,他们意志水平发展不平衡,所展现出的理想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行动往往带着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因此,分层次、凸显正能量的梦想教育,是内化新生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良好切入点。首先,要尊重现实理想。现实理想不论大小,只要是无害于他人,无害于社会,都应受到尊重。2012年,浙江大学的两条新横幅:“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曾风靡一时。正因为其既体现了对追求现实理想的尊重,也对大学生如何实现现实理想表明了态度,才有直抵内心困惑的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高度认同。其次,要凝聚共同理想。用“中国梦”丰富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愿景,真正确立起与其社会身份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使得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个人梦想”,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得以认同和升华。三是,要树立远大理想。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激励,不断自我扬弃,追求真理。
第四,要充分运用行为引导作用,强化新生代大学生的行动内化机制。行为是主观意识的外在表现,是价值观、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同时行为模式又反作用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于内化社会主义价值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生代大学生不仅精神敏感,而且行为模仿能力强。经常地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行为实践不仅能为促使新生代大学生形成先进的思想观念体系,也是使新生代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反省、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我们在教育过程应该以道德典型、先进榜样的行为范式引导新生代大学生,如通过“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等切实可感的行为示范,使其个体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趋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认同和倡导的行为,使日常的行为准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评判标准,促进从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的转化。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意志转化为日常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融入生活和工作。
最后,要高度重视文化育人作用,强化新生代大学生的人格内化机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当然,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也决非一门学科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建立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内化机制。高校要注重对人的尊严、价值和生命的关怀,以高贵的人文精神涵养心灵,为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倾注人文关怀。高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将人文精神的培育和人格的塑造渗透延伸到各个学科,融入到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内化功效。同时,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发展和解放大学生的德性潜能和创造潜能,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培育营造可以畅通呼吸的人文环境。
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立项资助课题,《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精神困境研究》,2011N113
注释
① 张静.社会身份的结构性失位问题.社会学研究,2010(6).
② 陆树程,李瑾.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参考文献
[1]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 周荣德.中国的阶层与流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 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4] 李明.社会的构成社会转型代价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潘一和.论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难点和重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6] 张卫.浙江社会科学社会[J].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优化研究——基于4所上海高校的调查,2010(10).
[7] Allport GW.A Study of Values[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0:412.
[8] Bond.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7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