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大学生精神困境研究(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洪薇娜 发表于:2015-12-09 14:44  点击:
【关健词】新生代大学生 精神困境 内在诱因 突围路径
大学生的出路是什么,未来就业选择困境是新生代大学生精神困境的第三种表现形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前途渺茫和没有人生目标是他们当前最大的困惑或苦恼。在对大三、大四学生的调

大学生的出路是什么,未来就业选择困境是新生代大学生精神困境的第三种表现形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前途渺茫”和“没有人生目标”是他们当前最大的困惑或苦恼。在对大三、大四学生的调查中,有70% 的“贫二代”大学生认为,在就业或实习应聘中,他们不同程度地遭遇过家庭状况带来的压力,65%的学生表示,他们最担心的是家庭状况使自己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甚至将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家庭背景。这种不公平的体感和愤闷情绪在内心不断积累,成为他们产生精神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那些背景深厚的“权二代”、家境殷实的“富二代”,虽然享有更多的资源优势,却在众多的选择中无法找到最合宜自己的位置,陷入了矛盾选择定律的困境。可见,在面对毕业后出路在哪里的拷问中,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大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精神困境。而其内在诱因并非是就业难,而是对就业选择的理解。
大学生的价值在哪里,陷入信仰断层困境是新生代大学生精神困境的第三种表现形态。在访问中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信奉“活在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向往和追求财富的目标与意愿中出现了信仰的断层。他们把学到知识、获取文凭、将来物质富足、跻身上层社会当作追求的目标,而正是眼前一个个最直接最功利最具体的生活目标,让他们疲于奔命,失去了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失去了追求正义、真理的目标和动力,失去了确立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至于对真理的关爱与执着,对理想的守护,对精神品位的提升,都退居次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们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内心缺少信仰和价值观的支持,他们往往会把整个生命寄托在生活的细小事情上,如沉迷于网络游戏、肥皂剧、爱情,沉迷于别人的好评,却忽略建构自己的健全人格和意义世界,一旦事情违背了自己的想象,就走向极端。
2 大学生精神困境的内在诱因
诚然,新生代大学生出现精神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根源上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人们对学习的利益化追求高于精神化追求,加之中国百姓没有很深厚的宗教信仰,又缺少精神寄托和依靠,以为成功和幸福只有一个标准:当官和有钱。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新生代大学生的趋利性就更加明显。部分新生代大学生将经济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金钱的追求,将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产生了错误的经济价值观。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导致新生代大学生精神空虚,产生了物质满足与精神追求的冲突。同时,市场经济对于主体利益的强调,使部分新生代大学生产生了个人与集体关系认识上的错位,陷入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
从社会根源上看,新生代大学生社会身份出现结构性失位。当社会变动中一类人的境遇与原先相对稳定的预期差距拉大,意味着结构性失位问题出现。①显然,新生代大学生正是这样一类人群。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在完成高等教育后进入更高级的单位或更大的城市是理所当然的,文凭越高就应离开基层越远。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正是大量抱有地位上升预期的高学历者和社会结构中不存在那么多现实位置的矛盾。通过文凭学历进位社会身份的稳定预期被打破,他们不得不面临再次的身份定位。在大学生中出现身份地位的结构性失位已不是个例,这一群体大学生共同的命运感、挫折感和不公平感连年积累、叠加、发酵,影响着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态度和行为。

  从教育本源上看,我们的教育整体上忘记了人是一个有灵魂、有精神的存在。尤其是大学生扩招以来,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际并没有跟上脚步。如今的大学重视科学、重视技能,“唯就业率”,忽略了对大学生心灵健康的关注、人格灵魂的塑造,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中少了些许善良、质朴情感的滋养。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之下新生代大学生对事物很难形成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出现价值观的偏离,信仰的缺失,未来感的迷茫就不足为怪了。

          从大学精神实质上看,大学精神正日渐为物质利益所消解,被虚名假誉所颠覆。郭之纯先生曾经写道:“大学的学术功能和育人使命决定了:真正的大学,应该是文化精魂的滋养之地,文化风骨的养成之所;大学文化,应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精神生活起一定的引导作用,遇有粗鄙低质的大众文化泛滥,更应砥柱中流。”而当今的大学里,传统的行为准则正在被实用主义所取代,大学校园里官僚主义盛行,教师学术不端行为频出。无论是因为个人的堕落还是对现实的屈服,如果作为师长的教授博导们都迷失于物质利诱之中,不能坚守学术的那片绿荫,那么大学精神岌岌可危。如果说培养大学生的大学都尚存困沌,就更不必说价值观尚未定形的大学生。这正是现实的悖论,也是大学的悲哀。 

  3 突围新生代大学生精神困境的路径选择
新生代大学生正处在可塑性较强的价值观过渡阶段,他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认同的、社会共识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寻找可以承载心灵情感和精神归属的理想信仰和价值信念,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也是突围大学生精神困境,切实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接轨的关键,是对“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的现实呼应,“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更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首先,要充分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强化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内化机制。一般来说,大众接受某一价值体系的过程先是接触到旗帜鲜明、观点明确的理论论纲,再“被动”地转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和态度,然后逐渐过渡到自愿接受所传递的观点和态度,并据此不断修正自己的信念与行为,最后内化为新的个人价值体系。在对于新生代大学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新生代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有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又尚不深厚,因此在观察、分析事物时也难免出现偏差。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渐丰富和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渐提高,倾向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加以认同。因此,深刻全面、指向正确、逻辑清晰的理论读本,更能够在逻辑思维上吸引新生代大学生,有助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框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一例复杂婚外情的精神分析取向咨询
  • 下一篇:没有了


  •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