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引起的时距选择偏差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毕翠华 发表于:2010-10-18 18:31  点击:
【关健词】延迟,选择短;主观缩短假说。相对时距假说;混淆假说;觉察解说
用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来考察时距记忆,在实验中相继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操纵标准和比较刺激的延迟时间,发现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更多被试作出选择短时距或选择长时距的反应,出现选择短现象或选择长现象。对选择偏差的理论解释目前主要有主观缩短假设、相对时距假设

随着时间的延迟或其他任务的干扰,人们对记忆中的信息(例如电话号码、词语)逐渐衰退、消失或出现偏差,同样,人们对时距的记忆也不完全准确,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估或低估”1,在动物的研究中,当用选择的延迟匹配样本程序(choice delayed matching-to—sample procedure),在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呈现一段延迟时间,发现动物更倾向选择短的时距,这称为选择短效应(choose short e“ect)”’,。但也有些动物研究发现延迟条件下,被试对长时距的反应增加,出现选择长效应”‘,。Lieving等“’在人类中用修改后的方法,也发现有选择短现象。这种现象首先是在考察时间因素对时距记忆的影响中发现的,后来研究者表明了该现象具有普遍性。因而延迟引起的时距选择偏差便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一、选择短或长效应的普遍性
  
  (一)动物的时距选择偏差
  用延迟匹配样本程序在对动物的实验中,首先在中央键用笼内光、食物或键光呈现长或短的时距(标准刺激),然后在中央键两侧同时出现两个比较刺激,左键(红色)和右键(绿色)分别对应长时距和短时距,按比较刺激的任何一个键,两个刺激同时消失,对正确的按键反应给予强化。用笼内光呈现时,每个动物的笼子中有相隔一定距离的水平排列的三个键,每个键后面的刺激投射仪用白色、红色或绿色的笼内光照亮这三个键。白色的标准刺激呈现在中央,红色和绿色为比较刺激呈现在两侧。在中央键的下面有个可伸缩的食物箱,食物箱开口处的笼内光亮时,送出食物,中央键顶部有个照明灯,在延迟时间或试验间的间隔时间(intertrialtime,ITI)内,把笼内光投射到笼子的天花板上,鸽子以一定的压力啄键计为按键反应,正确的按键后,呈现几秒钟的食物强化,然后进入试验间的间隔时间,再呈现下一个比较刺激;按键错误,直接呈现试验间隔时间,进入下一次试验。食物呈现时,用食物呈现长或短的时距,用键光呈现时,键后面的一个电子仪器投射白色背景下的一个黑色圆点照亮中央键,比较刺激为中央键两侧的水平和垂直线或红光和绿光。Speteh和Wilkie(LM在训练时中央键呈现2s或lOs的白色笼内光(标准刺激),随后左右两侧同时出现红色和绿色的笼内光(比较刺激),标准刺激为2s时,按红色的比较刺激,标准刺激为10s时,按绿色的比较刺激,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具有20s的延迟,结果发现鸽子更倾向把长的标准时距反应为短。后来在非。Os的延迟条件下训练,当实验延迟长于训练延迟时,仍出现选择短效应。而当实验延迟短于训练时的延迟时,鸽子对长时距的反应增加,出现选择长效应。
  
  (二)人类的研究结果
  标准刺激呈现后,人类能用言语把刺激的时距标记为短或长,在延迟时间内保存这种标记。因此延迟匹配样本程序不适用于人类,Wearden和FerraraLs)以及Wearden等”’采用“变动标准”的比较法,实验中首先呈现标准时距,间隔ls,2s,5s或lOs以后,呈现比较时距,要求人们判断比较时距比标准时距长、短还是相等。结果当标准时距和比较时距相等时,在短的延迟时间内,被试倾向于判断标准时距为长,随着延迟时间增加,判断标准时距更短的比例增加,出现主观缩短现象。
  用两分法也发现当标准时距 比较时距的延迟增加时,主观平分点增加,表明人们对时距的辨别标准提高,即倾向把长时距反应为短,这与选择短效应一致。Lieving等”’在练习中,呈现2s或4s的蓝色方形为标准刺激,然后在屏幕下面的左右两侧同时呈现两个白色方形,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C键(短时距)和A键(长时距),实验中。2。和4s之间呈现7种不同的时距,要求判断当前呈现的时距与2s还是4s相似,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的延迟时间为0s、8s、16s或32s,实验采用2种条件,一种使用同样的延迟。另一种同时使用四种延迟。两种条件下都发现延迟时间长时,主观平分点右移,选择短效应稳定存在。
  
  二、选择偏差的理论解释
  
  (一)主观缩短假设
  Spetch和Wilkiet3~提出主观缩短假设(sub—jectwe shortening hypothesis),认为鸽子对时距进行模糊编码(ambiguous coding),而不是主观分类为短时距和长时距。在时间信息加工中,训练时起搏器以特定的速率释放脉冲进入累加器,累加器负责累加这些脉冲,并将它们存储在参照记忆中。实验时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工作记忆中脉冲的数量不断减少,因此,没有延迟时,工作记忆与参照记忆中的时距表征相似,被试对长短时距的反应很准确,但当实验的延迟大于训练时的延迟时间时,对长时距和短时距的记忆表征都不断减少,倾向于把长时距反应为短,但没有与更短时距相对应的比较刺激,就把短时距仍反应为短,最终导致反应短时距的增加。反之,当实验延迟短于训练延迟时出现选择长效应”‘l。原因是在固定的非0s延迟条件下训练,存储在参照记忆中的脉冲比没有延迟条件时的数量少,当实验延迟短于训练的延迟时,工作记忆中的表征就比训练时存储在参照记忆中的表征更多,因此出现选择长效应,
  主观缩短假说认为动物对时距进行模糊编码,随着延迟时间增加,被试会依次选择更短的时距。但是Kraemer等,“把。s(标准刺激消失)、2s和lOs的标准时距与三个比较刺激匹配,发现延迟时间增加时,对标准刺激消失的反应增加。而对2s和lOs的反应出现类似的下降,并不是对os、2s和los的选择依次下降,原因可能是鸽子把刺激分为呈现和不呈现两类。Zentall等“”训练鸽子辨别2s和8s以及4s和16s两类短和长的标准时距。2s和8s分别与红色和绿色的比较刺激对应,4s和16s分别对应垂直和水平的比较刺激,实验中呈现8s后,出现垂直和水平的比较刺激时,发现鸽子倾向反应为长,呈现4s的时距后出现红色和绿色的比较刺激,鸽子都反应为短,这表明鸽子能根据

时距的相对长短做出判断,这些说明,动物也会对时距进行主观分类,此时选择短效应消失,主观缩短的假说对此难以解释。
  
  (二)相对时距假设
  Spetch和Rusackt'’’提出相对时距假设(rela—tive duration hypothesis)或时距背景假说(tempo—ral contex),即标准刺激、标准刺激一比较刺激的延迟和试验间的间隔时间都是判断时距的参照点。被试判断基于总的时距,ITI和延迟条件相同时(都为黑暗或照明),延迟时间固定,ITI增加,或I丁I固定,延迟时间增加,都使整个时距增加,标准时距的比例减少,出现选择短效应。反之,减少I丁I也使标准时距的比例变大,则出现选择长效应,当I了I和延迟条件不同时(分别为黑暗和照明),被试对长短时距的反应类似,ZentallEta3也指出,选择长效应由于试验之间的干扰造成的,被试根据前一个试验和当前时距进行判断,当延迟时间或I丁I更短时,前一个试验的干扰越大,因此出现选择长效应。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