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社会的转型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生态的转变,一向被人们尊崇的圣洁的学术殿堂,受到了学术腐败的玷污和侵袭。由学术生态的恶化所导致的逆向淘汰机制使众多著名学者越来越远离学术,越来越重视学术权力。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又给新一轮的学术腐败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近年来,学术界对学术腐败问题多有批判,如赖雄麟的文章《对学术腐败现象的深层思考》(《中国社会导刊》2003年第3期);王晓华的文章《学术失范与中国学术的深层危机》(http://WWW.du.cn/20020401/3023947.shtml);王礼鑫、顾智敏的文章《权力腐败的“制度一行为”分析模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周兴维的文章《推进制度建设遏止学术腐败——关于重振学术道德的几点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柯亚的文章《学术腐败的新制度经济理论分析》(《时代经贸))2007年8月第5卷总第75期);冯玉红的文章《寻租现象》(《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4期);刘大生的文章《学术腐败与制度变迁》(《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5期);唐劭廉、罗自刚的文章《对学术腐败的道德心理学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等,都对学术腐败的现象及其根源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批判与揭露。笔者认为,权力作为一个巨大的场域对学术领域造成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这种观点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学术活动中的权力渗透
所谓学术腐败,即在学术领域里出现的“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利用公共权力达到私人目的”的现象和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必然导致学术的异化与腐败。在现阶段,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以权力牟取金钱、荣誉等利益,如项目评审、成果评选中的学霸和权力垄断行为,职称评定中的官本位思想及其非正常运作,等等。学术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领域里的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以及这种强势权力的制度性失控,即非学术权力难以受到有效的制度性制约。近年来,由于学术生态的变化和金钱、荣誉、地位等利益的存在,权力场域迅速向学术活动领域扩展和渗透。
1.挂名主编满天飞——权力向学术生产过程的渗透。时下,一些权力拥有者,和所谓的学术权威,因忙于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而无暇读书、做学问,当然也就根本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但是他们又迫切需要用一些“成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强化手中的权力,于是就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学术资源,大肆地进行权力寻租,心安理得地去“主编”和占有别人的成果。所谓“主编,主编,主而不编”,正是人们对这种“主编”的不满和嘲讽,以至于人们现在已经将这种权威、领导人戏称为“老板”。学术一经与权力挂钩,就不可避免地沦为“交易”之物,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那种圣洁与高雅,染上了更多的俗气与铜臭。
2.“赞助金”、协办单位——权力向学术成果出版过程的渗透。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法则的泛化,经济利益的诱导,形成了一种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社会氛围,追名逐利成为许多人最直接最现实的人生目标,社会价值观的世俗化和功利化日益明显。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一向“高雅”、“圣洁”的学术期刊向金钱低下了“高贵”的头,各类学术期刊也竞相收取“版面费”、“发表费”,金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决定论文能否发表、著作能否出版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如此,更令人费解和担心的是,一些高校(院系)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以搞好与期刊的关系为名,采用赞助或协办的方式,每年向期刊社资助人民币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费用,而这些期刊则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版面发表和出版这些赞助、协办单位的“成果”。名日协办单位,实则是由单位出钱协助该单位领导近水楼台先得月,领导的“成果”总是会优先发表的(甚至成为领导的一种特权)。这样不仅搞乱了协办单位内部的干群关系,而且学术在与金钱联姻之后,再次与权力联姻,进一步恶化了学术生态环境,催化了新一轮的学术腐败现象的产生。
3.项目评审、成果奖评中的学霸——权力向学术评价和学术社会化过程的渗透。时下,不仅在学术成果的生产过程和出版过程中存在着权力的渗透和学术腐败行为,而且在学术评价和学术成果的社会化过程即项目评审和成果奖评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权力渗透和学术腐败。从理论上讲,资源的过分集中必然导致权力寻租,而社会转型时期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必然使这种寻租行为失控和泛化。“跑项目、要项目是需要进贡的……拿到项目的人一定要返还一部分钱给审批项目的人。各种成果评奖都有各式各样的权力和种种学术权威所把持,成果能否顺利获奖,一是靠关系,二是靠进贡。“著名学者”越来越远离学术,越来越重视学术权力,权力逐步向学术深层次渗透。在“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和“马太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学术泡沫剧增,学术腐败日益加深。
4.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权力向学位、文凭的渗透。我国是一个权力机构高度发达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对任何利益的占有权力机构来说总是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在时下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上极力倡导和选用一些高学历、高文凭的优秀人才,高学历、高文凭成了一种社会的时尚与追求。然而,这一切对权力的拥有者来说算不了什么,社会上需要什么,利益在哪里,权力场域就会扩大到哪里。“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有了一定的学术,才能有一定的官位,有了一定的官位,就拥有了更多的学术。”于是就有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在职读博士学位。说是读博士,其实只不过是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权力与学术所达成的默契和所结成的一种利益共同体,是权力场域向学术、学位和文凭的进一步渗透。这些默契和利益共同体“正在形成新的利益交换与共生共赢的潜规则,然而潜规则的增加,却意味着更多的社会公正与公平将会受到蚕食”,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学术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二、权学相互渗透的深层诱因
权力与学术的相互渗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的诱导以及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