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社会需求 培养学生研究分析能力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江海燕 发表于:2010-10-14 23:19  点击:
【关健词】城市规划 实验课程 场地调查社会调查环境艺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面对现阶段城市规划从物质性规划向社会综合性规划转变的现实,工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也必须实现从偏重绘图设计能力到绘图设计与研究分析能力并长的转型。文章结合“环境艺术”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两门课程中各8学时的实验课程设计,分别从微观场地设计和宏观规划决策

广东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工科类专业,在教学中存在重技术轻理论,重设计轻研究的问题。按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但语言表达、解决问题以及项目综合把握等能力均较差,以至近几年最优秀的学生只能在大规划设计院做绘图员。因此,基于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就业层次呈下降趋势的现实以及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欠缺,其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本文结合“环境艺术”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两门课程中各8学时的实验课程设计,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课提升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新背景下社会对城市规划人才的新要求
  
  1.城市规划理论与范式的转变要求专业人才理论功底与设计能力并长
  1945年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二战后西方早期传统城市规划是作为物质空间形态设计活动的,二战后期则对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和设计化倾向、对城市规划漠视社会性、对空间环境决定论、对城市规划过程中咨询的缺乏、对蓝图式规划等等提出一系列批判。至此,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经历了城镇规划从设计到科学、从物质技术性规划到社会综合性规划的转变。基于以上转变,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和形态设计,要求以大量的前期研究为基础和支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则是物质形态设计与理论功底并长、图面表现需要经过研究分析形成的规划设计思想和理念的支撑。学校按传统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的要求,特别是不能满足高级别、大规划设计院的要求。
  
  2.“先底后图”的规划思维要求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
  我国2005年出台的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顺应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新阶段的新要求以及政府角色功能的转变,要求城市规划改变以往“重图不重底”的思维,以充分研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背景和条件为支撑,再寻求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战略、对策和发展蓝图,即要求规划思维从“先图后底”到“先底后图”的转变,而这种转变要求规划者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
  
  3.各种非法定的新规划类型要求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现阶段新的规划类型层出不穷,规划方法、理念也需要不断创新。传统法定规划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等类型尽管具有较为完善和法定的编制标准规范,但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前瞻眭为本质要求的城市规划必然要求具有创新性。另外,各种新出现的非法定规划类型如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行动规划等还没有固定的规范标准提供参照。因此,新的社会需求环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和创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应对以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提高学生应对新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偏好,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贯穿研究方法的教授和研究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
  
  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实验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如图1所示,一般的研究过程包括三个阶段:A观察/描述阶段;B分析阶段;C解释/假设阶段。根据三个阶段组织顺序的不同,研究分为两大类:即按照A—B—c顺序的归纳式研究和按照c—A—B顺序的演绎式研究。不过,实际的研究过程可能是图1的单个循环、也可能包括多个循环;可能采用归纳法或演绎法中的一种思路,也可能同时采用两种思路。
  
  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课程实验中,即通过以上A提出研究命题、B选择数据获取和分析方法、c解释结果的思路进行实验设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思考习惯。下面以“环境艺术”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两门实验课程为案例,分别从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着眼,介绍培养学生微观场地设计和宏观专项规划的一般研究思维和习惯的过程。
  
  三、微观场地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实验课程设计
  
  现场观察法是城市规划专业微观场地设计最常用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通过现场观察法,能够学习已建成景观的设计手法,为今后的规划设计积累案例经验;也能运用所学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考评场地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指导和思路。
  
  1.以广场调研为例构建微观场地设计研究的基本框架
  通过广州已建成城市广场的现场观察,结合使用的实际特征和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考评城市广场,发现和提炼其规划设计中的成功失败要素并总结其原因,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利用已讲授的有关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已建成广场的特征,观察和分析内容包括:周边关系(广场与道路、建筑的关系以及周围建筑的类型);交通组织;功能分区;空间尺度分析(可利用高宽比理论、外部模数理论、十分之一理论);主要使用者与主要活动分析;设计要素分析:植物(植物的功能、种植形式、设计手法等);色彩(整体色调、主色与配色);水景(主要形式与功能:主景、局部主景、配景);地面铺装(铺装图案、配色、选材);环境小品及设施(亭、花架、廊架、座椅、花池、树池、街灯、时钟、景石、垃圾桶、指示牌、雕塑等)。
  
  2.以现场观察法为主,综合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获取数据的能力
  微观场地研究获取数据的方法以现场观察和测绘为主,综合运用文献查阅、访谈、照相、速写、计数等多种手段,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学生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一手或二手资料和数据。
  第一,相关文献查阅。包括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一般理论和案例、所要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和相关图件(城市地图、平面图、google航空影像图、三维立体图等)。
  第二,现场观察和记录。借助相机、速写、草测、计数、笔记等方式记录现场所看到的人和广场的互动关系、广场的规划设计特征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