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必须重视课堂。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致力于推动教学改革;高校也积极参与、探讨交流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但是,不知是教育的纯“工具意识”①导致的学生厌学、弃学,还是紧张的高考导致步入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后学生处于无督促状态下的懈怠、不积极,致使高校的课堂吸引力不断下降。目前,高等学校的课堂已暴露出诸多问题,大学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所面临的一个考验。
一、大学课堂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大学课堂缺乏吸引力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部分教师的不作为导致课堂吸引力下降
莫尔斯说,如果学校毫无吸引力,如果学习任务目标不明确、活动没有趣、难度不合理,我们怎样希望学生专心致志呢?②无法否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学生增加了,教师队伍的规模扩大了,但教师——授业解惑的传授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本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教学成果、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知识并没有随之提高。
目前大学教师的教学分两种情况:如果是考查课,就完全轻松,上课的时候可能以聊天为主了;如果是考试课,就以课件讲义为主;在此引导下,学生对待考查课的态度很随意,考试课则是熟练记忆,考前突击。而不管考试还是授课,大部分教师是讲述基础性知识,甚而有过期的知识,对求知若渴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含量、信息量和深度、广度远远不够。因为有限信息的课堂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世界丰富度,无法解释学生想要了解的复杂现象和世界;课本上的公式、符号,与现实世界割裂的理论,缺乏“人气”的知识太贫乏了。
有一些文献已经开始研究部分教师的不作为对学生的影响。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系统(NCSS)在学生满意度调查量表中设计了教师教学因子,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教学因子对学生的满意度影响显著。③这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素质上的不作为深深地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其背后影射出,一方面教师对高校课堂重视程度下降④,只是为了完成工作量的“功利性教学”,即使有的老师擅长科研,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在专业领域有见解,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课件和教学内容,这可以归结为教师在职业操守、教育理念、教学精神等的不作为;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素质的欠缺,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文化素养等不足以满足学生对大学教师和大学课堂的期待,这可以归结为教师在业务水平、教学艺术等方面的不作为。
(二)学生的不作为引致课堂吸引力缺乏
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了课堂的吸引力。本文对学生的不作为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的。
1. 随性的不作为。高三学子突然从“三点一线”紧张的生活状态变成了较为宽松的大学生活,没有了老师和父母的督促,缺乏自律性,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及格万岁、考前突击”,上课心思涣散、浮躁,迟到早退、无故缺课。
2. 有意识的不作为。学生喜欢发现、喜欢挑战、对自己充满信心,当我们的课堂知识简单空洞、不能满足学生的挑战欲和发现欲时,必定吸引不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有意识的不作为,即受主动发展的需求所驱使的一种不作为。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认为,生物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个体会通过“我运算”来实现主体价值。⑤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与实践、时代接轨,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度和信任度就会降低,一旦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解不足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吸收,他们会自己判断、选择,或者借助于网络或者通过实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自主寻找需要的信息进行我运算,提升自我。
(三)高等教育机制和体制的弊端影响了课堂吸引力
这种弊端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对教学的偏颇和不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宣传自己是研究型大学,学术型大学,老师们发表论文更容易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晋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获取更高的报酬;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以论文为“弓手”寻求捷径。高校的这种人才培养和评估机制,导致了功利性的教育体制,它将使得潜心教学、研究教学似乎要成为一种过时的价值观。有大学提出“学术兴校”,至今还没有听过“教学兴校”,这种轻视教学的价值观会从高校蔓延至教师,传递到学生,波及到社会,又流转到高校。这种不利于教学健康发展的气息反复扰乱我们的课堂,浮躁和急功近利不可能让我们的课堂有吸引力。
二、导致课堂缺乏吸引力的深层次原因
(一)传统的凯洛夫教育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深远影响——教师主导课堂
凯洛夫大量吸收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丰富遗产,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出版的《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出版后,被指定为前苏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强调教师、教材、知识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等观点和做法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这种传统教育理论影响下,我国的课堂授课方式一直倾向于教师主导课堂。不可否认,教师主导型课堂曾经对我国的教育贡献很大,为我国的初级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不利的一面也凸显出来。即教师按照预设的计划进行教学,学生在计划内被动接受,教师讲的内容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 —— 一种固化思维的教学方法又被称为强化程序式教学。⑥
因为这种主导性课堂主要是部分教师将知识的传授和拓展,内容的丰富和信息的释放转化为简单的现成的知识传递,上课前看看大纲,上课时读读课件,下课走人,从不关心学生在课堂的感受,更不要谈学生的在场价值。因此,我国的课堂被人这样形象地概括为:小学——听话课堂,中学——分数课堂,大学——知识课堂,不管什么时候,哪一个阶段,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或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甚至被称为“喂食”,一贯“填鸭式”的教育,从来不关心学生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学会了什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