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教育的历史考察:将科学史引人科学教育的历程(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张 晶 发表于:2010-02-09 09:19  点击:
【关健词】科学史 科学教育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传播
于是,科学史课程正式纳入美国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体系,成为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长远规划《普及科学美国的2061计划》①,旨 在致力于掌握科学(包括技术

于是,科学史课程正式纳入美国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体系,成为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长远规划——《普及科学——美国的2061计划》①,旨 在致力于掌握科学(包括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基本史料、数学与科学普及,使大多数民众拥有良好的科学 素养训练。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提出让全 体公众学习科学史的十大主题:地球、万有引力、相对论、地质时期、板块结构说、物质守恒、放射性和核裂


①《普及科学——美国的2061)计划是一个在全美范围内改革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素养的长远性、综合 性学习计划,其目的是让所有美国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能够达到科学普及的要求与标准,掌握科学史的基本史料,了解科学 与技术的社会功能,拥有基本的批判性思维与能力。此计划于1985年制定,该年正值哈雷慧星扫过地球,为了让能够再次 看见哈雷慧星临近地球(2061年)的人们更好的适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剧烈变化与挑战,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并颁布旨
在促进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计划——《2061计划》。

 

万方数据
 
变、物种进化、疾病性质、工业革命,旨在让全体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作用。[7】1996年,美国 科学院颁布《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规定从幼儿园到大学均要学习科学史课程,普及科学教育。
受美国普及HIS教育影响,欧洲国家也掀起了一股学习并研究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教育的热潮。 很多大学设置了专门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或研究机构,从幼儿园到12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三)都开设不 同程度的科学史课程,让公众了解相关科学史料与重要科学事件,掌握科学的历史与本质、普及科学基础 知识。英国于1988年修订教育改革法令,增加与提高科学教育相关的课程设置,要求5一16年级与科学教 育相关的课程占据总学时的20%左右。“勿庸置疑,将科学教育提上日程并在20世纪90年代愈演愈烈的 根本原因是HPS教育的推动与普及。”【s’
如今,综合性大学几乎都开设科学史课程,这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普及科学教育的 重要标志之一。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上千所大学设有专门的科学史 系或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系,授予科学史博士学位。一些大学的科学教育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相结合;还有 一些则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侧重于科学知识社会学与SIS的教育。

二、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意义


库恩在第17界国际科学史会议上指出:“科学史的功能之一就是让不懂科学的外行人理解科学。”这 句话道出了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的意义——让公众理解科学。
公众为什么要理解科学?文艺复兴之后,科学主义倡导的实证科学与科学精神促进了西方的科学崇 拜。随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理解科学本身与促进科学进步变得同样至关重要。科学如今已经 发展到需要公众参与的阶段,基于科学实证利益前提下的科学研究想要获得公众的支持,就必须寻求公众
对科学的欣赏。公众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则成为前提。一方面,公众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知道科学 家正在做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公众需要正确理解科学的本质,也就是科学的双刃剑功能。否则,公众将无 法正确或理性地参与那些由科学或技术带来的争议性决定。同时,政府的一些公共决策也很难被那些不 具备科学知识背景的公众接受。
学习科学史是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或者说,科学史教育在公众理解科学过程中承担工 具角色。科学只属于那些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少数人,多数人则需要必要的科学教育指导。科学的发生 与发展包括科学概念的演化、科学理论的成长、科学思想的进步、科学方法的扬弃等等,均体现在科学的历
史层面。理解科学首先要理解科学的历史。
将对科学的理解置于历史的语境下,科学的公众形象变得立体。科学由一种解释自然的尝试变成一 种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科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中理解科学本质的公众,由单一的科学传播 的受众者变成了与科学家平等的双向互动者,科学则由少数人的事业变成了一项有公众参与的社会工程, 接受公众的监督。而在科学的历史中接受科学教育的公众是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前提。

[参考文献]
[2JMichaelR.MattI'lew8.&/ence‰葫觇广-TheRo/eofH/storyandPh//osophyof溉[M】.IIouded萨Press.NewYork,1994,3,—二
ace xiv.
[3]魏屹东,刑润川.美国科学史学会及其对科学史发展的贡献[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4):45—51. (4JGeorge Sarton.The H/story                  The New Human/sm[M).G∞学Braziller Inc.Press.New York,1956,188.(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