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亚洲腹地的“大篷车课堂”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希光 发表于:2012-12-15 21:49  点击:
【关健词】大篷车课堂,腹地,亚洲,苦行,
编者按:2012年8月下旬,李希光的“大篷车课堂”穿过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翻越萨彦岭,来到唐努乌梁海。“大篷车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课“新闻采访与写作”和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走在路上的叙事艺术”的一部分。自1999年李希

长期以来,我像一名学习新疆和西域历史地理的小学生,对西域充满了激动和向往。为了准备这个讲座,我昨天晚上回忆了我与新疆和西域的工作联系。在过去20多年里, 无论是作为一名记者还是一名新闻教育者,我每往前走一步都与新疆和整个西域的人文历史地理有密切关系。
  西域教我当记者
  22年前,我从西安古城西门启程,经过麦积山、河西走廊、星星峡、吐鲁番、沙漠北线,经过库尔勒、库车, 旅行了40多天,到达了今天的塔里木大学所在地阿克苏。那是我第一次来新疆。
  我的第一本画册《梦幻尼雅》(与小岛康誉等朋友合著)是关于塔里木的。1993年深秋,我与日本和尚小岛康誉、塔里木电视台记者林永健等人乘坐沙漠车,从塔克拉玛干南缘的民丰县城出发,沿着尼雅河,翻越无数沙丘,到达著名的沙埋佛教王国尼雅。
  我的第一本书《找回中国昨日辉煌》也与新疆有关。1990年夏天,我离开西安开始走西域。从第一天就开始记日记。整个中亚跑了一圈,我记录了七八本厚厚的采访笔记和日记。后来回到北京,经过几个月的整理,出版了《找回中国昨日辉煌》。我当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在巴基斯坦著名考古学家哈桑·丹尼教授手把手的指导下,遍访了塔里木盆地周边的交河故城、高昌古城、克孜尔千佛洞、苏巴什古城和喀什大巴扎。记者重要的职责就是记录。“记者”这俩字很好地描述了记者作为客观真实的记录者的职业特点。记者通过记录,将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走过的草原、沙漠,蹚过的河流展现出来。
  我的第一个影展也与新疆有关。1990年夏天,新华社摄影部一个资深编辑听说我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学者,将遍访整个丝绸之路古道,马上找到我,给我配了两部尼康相机,一部拍摄正片,一部拍摄负片。同时交给我300卷正片胶卷和200卷负片胶卷。我从威尼斯启程,一直拍摄到新疆的尼雅古城。由于胶片摄影成本高,我用胶片拍每一张照片时都很认真,尽量不浪费一张胶片,讲究曝光,讲究聚焦,讲究景深,讲究镜头的虚实,讲究人物的构图,讲究光线。每天一大早起床就开始等待太阳升起,傍晚等着太阳落山,晚上等待月亮升起,等待拍摄胡杨林、雪山和佛塔最美的光线。1995年,我和塔里木的林永健、日本和尚小岛康誉等人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联合搞了一个“沙埋佛教王国摄影展”。
  1990年夏天,我采访来到敦煌,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个古回纥文的印刷品。考古学家说,这是西域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印刷的时间与中原汉字的活字印刷时间相近,表明回纥文的活字印刷与汉文的活字印刷是同一个时代发明的。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一定要写一篇东西,让全国人民知道,西域的少数民族对活字印刷术也有重大贡献。当时新闻稿要发到总社,或者传真发稿,或者英文电传发稿。电传方便英文发稿,但是无法传递中文稿。为了发这篇重要稿件,我跑到邮局发电报,邮局报房把每个汉字译成电报码,每个字7元。稿件当天就通过邮局的电报发到了北京新华社总社,第二天,给我们开车的维族小伙子高兴地举着《新疆日报》对我说:“你的稿子在头版刊登了。”
  1991年春天,我从北京飞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再飞到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再从阿什哈巴德坐越野车,沿着张骞、甘英出使西域的道路,从西往东反方向采访, 从阿什哈巴德,一直采访到新疆天山北部的霍尔果斯口岸。阿什哈巴德在汉代时,西方称其为尼萨,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西方最远的地方。甘英在那里看到了欧洲白人,欧洲人在尼萨看到了来自中原的甘英一行。1991年,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时代,国家处于乱局,外事管理松懈,负责接待我们的人给我们安排了很多过去外国人不得进入的地方,例如核武器试验基地附近的唐代城池遗址、宇宙发射基地。苏联政府部门专门给我们配了直升飞机,方便我们在中亚沙漠里和雪山上的采访。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谷城碎叶城的遗址,我们看到了一幅壁画:穿唐代服装的美女乘坐龙舟外嫁西域。在唐代,中原文化与中亚文化关系密切。中国历史学家郭沫若提出,伟大的诗人李白出生在天山西麓的楚河河谷的碎叶城。唐朝时的中国很开放,唐朝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向西域和边疆各国招聘贤才。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可以跟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和古罗马帝国征服北非媲美的远征,汉朝将领霍去病远征外蒙杭爱山、唐朝高句丽将领高仙芝征服阿富汗和中亚、北洋政府军队收复外蒙和唐努乌梁海、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高仙芝将军率领两万军队,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与阿拉伯人打仗,征服了整个阿富汗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喀什米尔和中亚大部分地区。但是,高仙芝将军十分残暴,对征服地区的人民不加以安抚,反而屠杀,结果在今天的塔什干附近的塔勒斯一战全军覆灭,2万名唐朝兵被俘后,押送到撒马尔罕做苦工。其中不乏会造纸的工匠,阿拉伯人由此掌握了造纸技术,造纸技术后来输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
  在中国人发明纸张之前,世界文化传承的载体主要靠什么?最早靠甲骨文,后来是金文,再后来是帛书、竹简和木简并存。为什么中原人写字用毛笔?因为在竹简木简上用毛笔好写字。每片铸件或木简最多能写10个汉字,《道德经》5000字,至少要写在500片竹简或者木简上,要装一麻袋。今天一本书至少10万字,写在木简和竹简上,要装满五车,正所谓学富五车。古人的书如何编辑?是造“册”。把一片片竹简、木简用线绳穿起来。但是什么样的竹简和木简可以编成册呢?必须是有价值的,如《尚书》、《论语》、《道德经》、《易经》。这些书在古代称为“典”,经典之作嘛。“典”字怎么写呢?就是把编辑成册的经典著作摆放在案板上供起来。西方人信奉上帝,但由于没有纸张,不可能让每个教徒人手一册《圣经》。只有神父持有《圣经》,其他人想听都要去教堂神父那里听。但是塔拉斯战役后,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圣经》慢慢地在大众中普及,这意味着普通人也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从而带来了文艺复兴。 在清朝时,中国西部有一个民族叫东干人,是回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与腐败的清朝政府发生冲突,遭到清朝政府镇压,成千上万的东干人逃遁到天山西部藏匿了起来。1991年春天,我就在苏联科学院专家的引领下,沿着楚河河谷进入天山西部。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穿着清代服饰的小姑娘,我下车给她拍照,她用西北口音喊我“舅舅”。接着,她把我们带到他们的村子里去,村里的人虽然都讲俄语,但夹杂着西部口音的中国单词,如村长喊我们“大人”或者“帮办”。 他们过年过节穿着清朝服装,平时穿俄罗斯人的服装。村里的村长喊我“大人,大人”。(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