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文学中空间的意义,较之地点和场景的意义远要微妙复杂得多。[3]501刑台第一次出现在正午,海丝特在强烈的阳光和众目睽睽之下接受清教徒社会的惩罚。第二次出现在黑夜,丁梅斯代尔与海丝特和珠儿手牵手的情景
除此以外,“文学中空间的意义,较之地点和场景的意义远要微妙复杂得多。”[3]501刑台第一次出现在正午,海丝特在强烈的阳光和众目睽睽之下接受清教徒社会的惩罚。第二次出现在黑夜,丁梅斯代尔与海丝特和珠儿手牵手的情景在夜晚是不为人所见的,这也是牧师隐藏的罪。第三次出现在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每个人都可以看见刑台上丁梅斯代尔毫无保留地坦白。我们注意到在这个空间里,人物在发展,情节在变化,也“注意到光明和黑暗所寓含的道德意义——白天的光明揭露罪恶,而黑暗则隐匿罪恶和懦弱。”[5]161由此可言,霍桑对刑台的文学描写既可以揭示空间如何组构,又可以揭示空间如何为社会行为所界定。海丝特离开刑台和监狱之后,带着孩子在一幢远离尘嚣的海边小屋安了身。家园本是给人以归属和安全的地方;但是家园对海丝特而言却是一种囚禁,把她同人群隔离。面对清教戒律和长期孤独,海丝特只能被迫忍受众人对她的刻薄指责,虔诚地实施她的善行,同时用她的精神空间来对抗物质空间而赢得心灵的宁静。面对清教戒律和自己那颗伪善的心,丁梅斯代尔只能在他的精神空间里自我折磨,自我安慰,并最终迫使自己坦白罪过,甚至失去生命而寻到良心的安宁。面对畸形婚姻和妻子与别人通奸的耻辱,齐灵沃思选择走向复仇之路,堕落到罪恶的深渊,承受着由于精神上的畸形而导致的外貌上的邪恶,并在失去生活的方向后凋谢枯萎而死。回顾霍桑为海丝特、丁梅斯代尔以及齐灵沃思所构建的精神空间,它们无一例外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霍桑通过对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进行意象的组合,构成小说社会空间。社会空间的第一层次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社会环境,可称为小空间。在小说创作的意象运动中,他具体显现出人际关系的冲突,构成情节展开的场景。他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情节发展的状态起着直接决定的作用。第二层次是历史背景。它规定和限制人物意象在什么时代怎样的社会形态下运动,是一定时代一定范围的社会关系总和。它可以称为大空间。大空间决定和制约着小空间,小空间反映和暗示着大空间[7]39。人类社会中的空间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空间,自然空间虽然仍然是社会过程的源头并且不会完全消亡,但现在主宰人类生活的却是社会空间。可以说,通过小说中两个层面上人物的行动,霍桑正向我们揭示着波士顿时空的本质,揭示着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使我们对美国社会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四、结论
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容器。空间具有它的物质属性,但是它决不是与人类、人类实践和社会关系毫不相干的物质存在,反之正因为人涉足其间,空间对我们才见出意义。空间也具有它的精神属性,一如我们所熟悉的社会空间、国家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城市空间、经济空间、政治空间等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空间的观念形态和社会意义可以抹煞或替代它作为地域空间的客观存在。所以空间既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3]492。
空间不仅能为小说故事情节创造场所,也能营造情境,传达意象。同时,空间本身不仅容纳各种社会关系,还是一个强大的充满活力的变数。随着空间的动态变化,故事的氛围和作者表达的意象也发生变化。就这方面而言,小说的空间对表现小说主题、传达意象是有特别意义的。正是通过空间的构建,霍桑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他富有个性的创造力,从而赋予《红字》强大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同时,也正是通过空间的构建,小说中关于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主题和意蕴才更好地显现出来。故事里自私自利、虚伪冷漠的各种人物是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的内心是孤独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精神生态陷入危机,善良、宽容的美好天性遭到扼杀,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心灵迷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红字》展现出霍桑对现实世界的沉思和超越。霍桑在小说中所构建的空间并不是简单的并置,而是互相介入、互相结合、互相叠加,有时甚至互相抵触与冲撞。我们在思考霍桑所构建的空间时,应该认识到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社会的,都应同时被看作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实在的又是隐喻的。
参考文献:
[1] 周和军.论空间叙事的兴起[J].当代文坛,2008(1):66-68.
[2] 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
[3]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余新明.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J].沈阳大学学报,2008,20(2):79-82.
[5] 莱维特.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M].余珺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 Hawthorne,Nathaniel.The Scarlet Lette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7] 袁小华,杨金才.论《红字》中的空间叙事结构及艺术效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6):37-40(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