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诗歌的意象和灵境来自于心物相契,那么对诗人来讲,就得从多方面加强修养和陶冶性情,他除了像康白情和宗白华等人强调到外部生活中亲历、感悟之外,也更注重自身的体验和精神涵养。我以为中国今日的诗人如要有
既然诗歌的意象和灵境来自于心物相契,那么对诗人来讲,就得从多方面加强修养和陶冶性情,他除了像康白情和宗白华等人强调到外部生活中亲历、感悟之外,也更注重自身的体验和精神涵养。“我以为中国今日的诗人如要有重大的贡献,一方面要注重艺术底修养,一方面还要热热烈烈地生活,到民间去,到自然去,到爱人底怀里去,到你自己的灵魂里去……”在诗学观念上,梁宗岱反对灵感说,反对自我表现说,而赞同瓦雷里等象征诗人的经验说。他十分强调经验对创作的作用,说“单要写一句诗,我们得要观察过许多城许多人许多物,得要认识走兽,得要感到鸟儿怎样飞翔和知道小花清晨舒展底姿势”。生活经验愈丰富,愈有利于诗人创作,创作是经验的结晶。他从象征主义的经验论出发,强调回忆、忘记,“当它们太拥挤的时候,还要有很大的忍耐去期待它们回来。因为回忆本身还不是这个,必要等到它们变成我们的血液,眼色和姿势了,等到它们没有了名字而且不能别于我们自己了”。在这个基础上诗人在创作时需要“纵任想象,醉心形相,要将宇宙问的千红万紫,渲染出他那把真善美都融作一片的创造来”。
四、想象创造论
朱光潜着重从想象方面展开分析了意象的生成。他谈的想象,主要是“创造的想象”。他认为创造的想象含有三种成分,即理智的、情感的和潜意识的。就理智的成分来讲,根据“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这两种心理作用,创造的想象对意象加以选择和综合。“分想作用”是选择所必需的,能够把某意象和其他相关的意象分裂开,“艺术的意象有许多并不是综合的结果,只是在一种混乱的情境中把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去,有时也能造成很完美的意象,好比在一块顽石中雕出一座像一样”。可见,“分想作用”也能造成新的意象,是一种创造。但文艺上的意象大多数还是起于“联想作用”,特别是其中的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可以把许多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生发出某种关系,产生新的意象。朱光潜用大量的诗句对“拟人”、“托物”和“变形”三种类似联想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朱光潜还谈到象征,“‘象征’就是以甲为乙的符号,也可以说是一种引申义,它也是根据类似联想”。由于象征大半是拿具体的东西代替抽象的性质,所以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就是以具体的意象来象征抽象的概念,不过“在文艺中概念应完全溶解在意象里,使意象虽是象征概念而却不流露概念的痕迹”。朱光潜指出,“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只能解释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却不能解释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某意象独被选择。这样,他就从“理智的”分析转入“情感的”分析:“情感触境界而发生,境界不同,情感也随之变迁,情感迁变,意象也随之更换。”从境界到情感,从情感到意象,情感是“某意象独被选择”的深层原因之所在。情感不仅能够生发与之相谐的意象,而且还能“把原来散漫零乱的意象融成整体”。正因为情感生发意象,连缀意象,情感是意象得以被选择、被贯通的内因,没有情感当然也就没有新鲜的意象,也没有完整的意象,所以朱光潜反对沿用和剽窃意象,“意象可剽窃而情感则不能假托。前人由真情感所发出的美意象,经过后人沿用,便变成俗滥浮靡,就是有意象而无情感的缘故”。“理智的”和“情感的”两种成分属于意识的范畴,朱光潜还从“灵感”的角度,亦即从潜意识的角度对意象的生发进行了分析。依照近代心理学家的说法,灵感大半是由于在潜意识中所酝酿成的东西猛然涌现于意识,那么,“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在无意识中得到灵感,顿时寻求许久的意象便涌上心头”。这就足见意象和灵感以及二者和潜意识的密切关系。他分析说,在潜意识活动中,想象更丰富,情感的支配力更大,这样在意识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可以在潜意识中酝酿成功。在指出意象是凭借潜意识酝酿而成的这一现象之后,他接着分析了意象为什么会在某一时刻涌现于意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意识作用弛懈时,潜意识中的意象最易涌现;而创作时的心境往往“有如梦境”,当然意象也就最容易涌现。关于这点,梁宗岱在论述意象的生成时也看到了,即诗人有别于常人,诗境有别于常境。正因如此,艺术家为了招邀灵感,或听音乐,或饮美酒,或喝咖啡,意在造成一种“梦境”,使潜意识中的意象得以涌现。潜意识的酝酿作用,还能带来“意象的旁通”。即诗人和艺术家寻求灵感,往往不在自己“本行”的范围之内而走到别种艺术范围里去;在别种艺术范围之中得到一种意象,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番,然后再用自己的特别的艺术将其“翻译”出来。朱光潜用剑术和书画等之间意象的旁通来进行了说明,并希望艺术家不宜专在“本行”之内做功夫,应该处处玩索,在对灵感的培养中获取生动的意象。
朱光潜从想象方面来阐释意象的生成,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与艾青、臧克家和梁宗岱对意象形成的分析有所不同。艾青的感觉生成论和臧克家的生活赐予论有些类似,都侧重人与生活、人与时代的关系,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与感应能力,强调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这也是他们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诗论中的体现。而梁宗岱接受的是波特莱尔、瓦雷利和里尔克等象征派诗人诗学观念的影响,他的心物契合论是建立在象征主义“契合”论的哲学基础上的,更多地强调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体验,强调人的潜意识、梦境和醉态。在对人的心理特别是人的潜意识的关注方面,梁宗岱和朱光潜是相通的。
参考文献:
[1] 艾 青,诗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臧克家,五十年间学论文[A],吴嘉,克家论诗[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3] 臧克家,生活——诗的土壤[A],吴嘉,克家论诗[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4] 臧克家.诗[A],吴嘉,克家论诗[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