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直面与生的拷问(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陆汉军 发表于:2010-10-22 10:03  点击:
【关健词】《野草》死亡 生命 绝望 抗争
鲁迅在《淡淡的血痕中》中明确地提出: 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他抨击野蛮罪恶的统治者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他相信青年们的血不会白流,青年们的死会使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天地在

  鲁迅在《淡淡的血痕中》中明确地提出: “记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他抨击野蛮罪恶的统治者“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他相信青年们的血不会白流,青年们的死会使“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在对青年的悲痛怀念里向敌人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声。
  鲁迅对生命存在有着清醒和深邃的认知,深切地领悟到生命的可贵,也深深地知道存在的艰难。但是,他一直在通过生命的终极方式——死亡来拷问生命存在的意义,从死来反观生命本身,从死来追索存在的价值,从死来确证生的珍惜,从死的参悟中获得生的意志和力量。对于生命存在,他曾说过: “我只很明确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因此,鲁迅是在对死亡的直面中追寻着有限生命的价值。
  《死火》中,死的火焰宁可选择烧完而得到自由,也不愿意沦落在寒冷、寂静的冰谷里,正是体现了鲁迅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确证。《死后》一文里,鲁迅通过猜测死后所遇到的种种情形,反思到了就算是死亡也依然会面临非难、污辱和无聊,体验到了生命存在更应该要不屈不挠地战斗,更明白只有好好珍惜生命、珍惜“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探求到了生活意义和生命本体价值。《一觉》中,鲁迅把死亡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把死亡和生命两种逆向的状态交融在一起来加以体验: “宛然目睹了‘死’的袭来,但同时也深切地感着‘生’的存在。”《复仇(其二)》中耶稣被钉杀在十字架上,在他受难(牺牲)——死时“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表现出了无畏的镇定和深切的同情,也在这样的死亡过程中完成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为信念、为自由、为他人而不惜自己的生命。
  而在《秋夜》中,鲁迅目睹着那些“苍翠得可爱,可怜”的小青虫或扑向灯火,或在灯罩上“喘气”,被它们对飞向“光明”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的勇气和胆识所震惊,“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无疑地,这些小青虫们对死亡的方式和态度感染了鲁迅,也传达了鲁迅对于生命应有意义所具有的情怀。
  在《野草》中,死亡不再是一种生命的终结,也不只是一种恐惧的感觉,而是鲁迅直面死亡坦然的人生态度,通过死亡,表达了鲁迅对现实的绝望和抗争,表达了鲁迅对生命存在的拷问和生命价值的追求与确认。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