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描述两部片中主人公的迷茫?原来是人,现在是鬼/克隆人。原来是天经地义的家庭生活,现在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又该如何描述观众的迷茫?当发现整个故事的视点瞬间之内发生变化,原以为是人的故事现在变成了鬼/
该如何描述两部片中主人公的迷茫?原来是人,现在是鬼/克隆人。原来是天经地义的家庭生活,现在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又该如何描述观众的迷茫?当发现整个故事的视点瞬间之内发生变化,原以为是人的故事现在变成了鬼/克隆人的故事,自己一直与之悲喜同当的主人公原来与自己并非同类。观众的心情,是惊奇、茫然,还是被骗的愤怒?此情此景,观众又还面临着立场的选择:是继续跟随这个已经被证实是属于对立面的叙事者,还是反对他?看起来似乎应该反对他,不是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观众发现自己早已经认同了这个对立面,认同了这个原本被看做是敌人的人。那么,这真的是一个敌人吗?为什么他会有和人一样的思想和情感?人类对他们的态度是否正确?一个个问题在观众的脑海里浮现出来,超越影片故事的进一步思考也由此展开。
四、误读的基本特征及叙事效果
首先是关键信息的暂时缺失,使观众因为不了解关键信息产生误读。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缺失,因为运用误读的目的是加深观众对真相的印象,而不是让他们在电影结束之后还不了解真相,所以影片总会在适当的时候以一定的方式提供这些缺失信息,消除观众的误读。
其次是对错误或无关紧要的信息的强调。如果说关键信息的缺失使观众无法得到正确印象,却未必使之产生错误读解的话,对错误或无关紧要的信息的强调则使他们不能不产生误读。如《九品芝麻官》将女孩哥哥的飞刀掷中靶子的镜头直接接到包龙星掷飞刀的镜头后面就是如此。
缺失关键信息,强调其他信息,观众被影片牵引到了错误的方向。这样当真相大白的时候,观众就会在惊奇之际产生非同一般的心理感受。影片想加强叙事效果、吸引观众注意、加深观众印象等目的也就这样通过误读而实现了。
至于误读所产生的具体叙事效果,在前面的运用形式中已有分析。所要说明的是,前面对每种运用形式的效果分析是单一的,但这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事实上,误读无论是运用于细节、情节、主题还是视点,都有可能产生喜剧、悬疑、回味、思考等不同的效果。而这之中最根本的是惊奇,种种不同的叙事效果都是伴随着观众发现真相时的惊奇而来。
五、结 语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误读能使观众产生惊奇,使影片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误读的成功运用,可以使一些艺术性强的影片(如《情书》)获得观众,也能够提升一些平庸之作(如《第六日》)的内涵。
对今天的电影观众来说,大部分电影故事都不新鲜。如何吸引观众走近电影,除了视觉奇观外,故事叙述上的创新应该也值得探索。对误读的探讨提醒电影人努力寻找沟通观众与艺术的途径,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注释:
①③ 丁宁:《接受之维》,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② 王一川:《审美体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