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兹曾预言,随着电影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20世纪80年代末,“语言学转向”已经悄悄让位,“视觉文化转向”铺天盖地地展开。“视觉性和视觉图像逐渐夺取了文化的‘主因’的显赫位置。……视觉图像及其‘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导致了视觉图像的霸权渐趋形成。”[1]电影凭借其活跃动人的视听文化很好地适应了当今人们的娱乐需要,比起电影电视剧对现实的再现来说,动画丰富的想象力在故事表达中走得更远。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形象在动画中展现,各种声音元素在动画中自由运用,带给观众奇妙的童话想象。会说话的老鼠、会唱歌的鸭子、会飞的蛇……无奇不有。动画不再通过文字叙事,而是通过运动的图像和声音达到童话般的叙事效果。
一、动物与其他事物
动物是动画王国中的主角,有的影片完全以动物为角色,以描绘奇特有趣的动物世界来吸引人们。这个动物世界并非动物自然生态的再现,而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折射。它们“形似”动物世界,却“神似”人间百态,成为两个世界的巧妙融合,并由此寄寓丰富而深刻的社会人生哲理。比如《小猫钓鱼》、《猴子捞月》、《麦兜的故事》、《百变狸猫》、《快乐的大脚》、《马达加斯加》、《小马精灵》等等。有的影片则让人类与动物同台“演出”,巧妙编织富于象征意义的故事,与直接叙说人类社会生活故事比较来说,它们更具有概括意义,更耐人深思体味。比如《过猴山》、《国王与小鸟》、《熊的传说》等等。从这些影片的创作过程来看,故事中的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都是以拟人手法构成的,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它们是“劳动人民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既概括了动物的习性,又注入了人的思想的一种艺术创造。这种拟人化的结果,就使这些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呈现出复杂的状态。那就是它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既不是人,又是人。它是人和动物的统一,是现实和幻想的统一。”[2]
首先,在那些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冲突纠葛既是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活泼有趣,又象征性地折射出人类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特点,或人们在社会斗争中积累的某种经验教训,所以通常它们表达的主题思想都会富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比如,关于弱者团结起来或充分运用自己的勇敢智慧打败强敌的闪光思想,就在那些关于小动物战胜大动物的生动叙说里得到有力的表现,给予在困境中奋斗挣扎的民众以宝贵的启示和鼓舞。像《虫虫特工队》,灵感取材于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了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在一个美丽的蚂蚁王国,大家整日都在辛勤地囤积粮食过冬,却每年都被一群恶霸蚱蜢抢走。飞利克是一名充满创意却没有执行能力的小蚂蚁,它的鬼点子及小发明经常弄巧成拙地惹来大麻烦。不过它仍坚信凭毅力以及勇气,理想终究会实现。《马达加斯加》是一部纯粹讲动物的动画影片,说的是纽约中央公园里的狮子、河马、斑马和长颈鹿一夜之间被人偷运上船,放归其祖先的故乡—非洲,船到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岛之后,四只动物不仅要学会适应当地的野外生活,而且食草肉的本性令它们在旅途中所建立起来的友谊面临考验。故事在讲述中赋予了动物人类的情感,圆了它们一场向往自由的梦。同时,它们也被倾注了光明的人性的东西,比如团结友爱。所以,与其说在这部影片中的动物们经过了一番人性化的装饰,不如说是演绎了一场关于人类友谊的寓言。
其次,动画电影是在拟人化中雕刻动物形象,并且这些形象是自由广泛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动画中。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动画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类人物的社会性格。如《小蝌蚪找妈妈》中顽皮可爱的孩子小蝌蚪,《玩具总动员》中的自私好胜的木偶玩具胡迪,《鲨鱼黑帮》中的爱慕虚荣的小鲨鱼奥斯卡,《海底总动员》中谨小慎微的鱼父亲马林等等。
像《鲨鱼黑帮》,讲述了一个带有黑色幽默的所谓“动物黑帮”的故事。在影片中,黑帮老大的儿子被一艘大船上的铁锚砸死,一条名为奥斯卡的鱼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的虚荣心使他成了除暴安良的英雄,由此也卷入一场根本与他无关的黑道纠纷中。动画影片成功地将人类世界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海底,各色人物缤纷出场,尔虞我诈、争权夺势的斗争也是惊心动魄。
然而,动画家们也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叫一些生物和非生物扮演角色。在选择时,一方面要照顾这些东西本来的形态习惯和自然属性,看看是否与所扮演的各种人类角色有某种联系和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则要考虑表现主题的需要,而且,动画让哪种角色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例如《国王与小鸟》中选择了小鸟作为自由的化身,国王作为专制的化身。如果把小鸟换成关在猪圈里的小猪,就明显地不合适。而如果把国王换成没有权力、无法主宰生杀大权的艺术家,也同样不合适。如果换成可以随意操纵的机器鸟,就难以产生小鸟帮助姑娘和小伙子逃跑的情节。所以说,动物和其他事物已经成为动画的“好朋友”,他们与动画一起“手拉手”为观众演绎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
二、神奇幻境与力量
幻想是流行于世界的,关于宝物和魔法的幻想是动画故事生产的法宝,但它并非构造纯粹的虚幻境界,而是驰骋想象,将神奇因素引入普通民众生活,编织闪耀奇光异彩的美妙故事。借用鲁迅的话来说,即“幻想与实际混合”。
首先,以观众的角度而言,动画是一种带有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的艺术形式,创造奇异性往往成为动画故事引人入胜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出奇制胜”,故事中的环境稀奇,情节奇妙,人物奇特,往往就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爱丽丝梦游仙境》、《木偶奇遇记》、《千与千寻》、《幽灵公主》、《勇闯英灵殿》、《超人》等影片,通过大胆奇崛的幻想勾勒出一片片神秘莫测的幻境,并且巧妙地沟通了现实与幻想两个世界,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故事以梦幻的方式,让爱丽丝误喝了魔水,变成了几英寸长的小人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幻化境界,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多端的险境,靠着勇敢和机智,爱丽丝一次次化险为夷。正当爱丽丝再一次陷入绝境时,她突然被惊醒了,原来这一切都是爱丽丝的梦。整个动画幻境奇特,情节发展扑朔迷离、变化莫测,看起来妙趣横生,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其中描绘的荒诞的幻境,一方面表达了创作者美妙的想象力,同时,在无拘无束的幻想境界中,也时不时流露出了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种种时弊的绝妙讽刺。再比如日本动画《千与千寻》,一个迷路的10岁女孩儿千寻,无意间走进了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世界。“回归”和“拯救”双亲是她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而取胜的魔法只有一句话——“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努力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最后,她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影片正是在这样一个想象之外的幻境世界中给人们讲述着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重新审视了人类的生命,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探寻世人活着的力量和理由。其次,就动画创作的现实生活基础而言,故事中的神奇幻境与力量是由于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而成的,它们并非是完全脱离实际的想入非非,是和民间传承久远的某些古老习俗、原始信仰有着紧密关联的,是联结幻想世界或者说是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