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花样年华》之波光粼粼(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曹予恩 发表于:2012-01-18 14:41  点击:
【关健词】《花样年华》;《2046》;王家卫;电影笔记
《阿飞正传》的张国荣在列车上去世,但列车继续前行,像是构成一种生死交接的隐喻,车上不断延展的旅程,却又同时凝结在那一刻。如周慕云面对的是《花样年华》历经失去爱情的伤痛,那么在《2046》中时间的反复错置

  《阿飞正传》的张国荣在列车上去世,但列车继续前行,像是构成一种生死交接的隐喻,车上不断延展的旅程,却又同时凝结在那一刻。如周慕云面对的是《花样年华》历经失去爱情的伤痛,那么在《2046》中时间的反复错置与倒叙,看似是跳跃拼贴的凑合,却也能明白电影里无数的暗喻与象征,更是先前角色的再现与重复,深情的王家卫不疾不徐地把过去作品中的元素、人物、主题放进《2046》中,在记忆的过去及未来的想象中暗喻与交错,有些是真的存在过,有些未必不是一种想象。这些复杂的人物与角色心理,似乎回到时间列车的起点,因为回到最终的自我,做了彻头彻尾的检视,以为记得很清楚的事情,却因为时间、伤口、挂念及说不出口的原因,渐渐模糊,以另一种崭新面貌呈现,或扭曲或跳跃,时间在记忆的纠葛中的本质即如此,一种无法定位的真实。 《2046》中作家笔下的每个角色,都闪现时间在他记忆中对那些人物做过的手脚,那些他不知如何才能处置的记忆。而这群《2046》中出现的痴男怨女他们都回到时间的列车上,找到失去的记忆。在时间的捉弄下,里头有写完的、没写完的故事,最后只剩下写故事的人以及时间。
  之所以我们可以将此三部极具个人气质的作品视作具有史诗的气质,皆因作者追忆的不只是情感,还有旧的那个年代。《阿飞正传》中张国荣寻母好像由一小点逐渐扩大,寻母是寻根之意象,也和香港人的身份建构攸关,王家卫电影给人无限延伸的空间,艾森斯坦的蒙太奇辩证中理解与记忆之间对抽象化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而王家卫又成功掌握了观影者的想象力,而且不断衍生下去,《阿飞正传》也因此超脱时间的限制,亦此亦彼,让人继续想象下去。《花样年华》选择在1966年结束,⑨是因为这个年份是香港的转折点,因“文革”冲击之故在香港发生不少暴动,一些反殖民的暴动与示威,而王家卫让周把秘密埋葬了,亦隐喻一个时代及其特殊性的消逝;在暴动之后,政府实施了一连串的政治及社会改革,香港在踏入70年代之后便朝“大都会”模式发展,旧有体系与价值观逐渐分崩离析。而王家卫是上海人,60年代是他的成长阶段,因此他的一些电影往往充满着对这个时代的迷思。
  他没有家,租住在老王的一层公寓2046中,以看似玩世不恭的男主角周慕云住在2047号房的经历与其给报馆的故事中交织的第一人称世界,一支笔、一个没有归属的房间与随风飘零的生命,找寻那个与住在2046的女房客的一段记忆。不止一次被女人打就像香港被殖民的羞辱,周流连在众多女人香里,也是他的骄傲,因为他好像又不受制于任何一种文化(女性)的钳制,投射香港受多元文化的洗礼与刺激。下一刻由谁来主导?飘到哪里?似乎未有定数,却也活得安然,在写作间自得其乐。周的爱情在哪里?香港的下一步会是如何?那样的年代没有人知道啊!
  被殖民的失根——在香港,自我身份(self-identity),是香港文化研究的重点,也是人们在追求满足物质欲望的过程中,不断思索的问题。⑩以写字为生,却又玩弄故事的男人,一个以自身为东方明珠的光环明亮却又被宰制的命运。似乎没有未来,却一直在追寻,一种投入母亲怀里的动作,原来好像懂了,他要的是最初的母爱或是一段刻骨的记忆,也投射香港被殖民一直想找寻自我,只有在投入母亲怀抱时才能完满的那个自我,受过多元文化的刺激,那个男人是自己也是香港的投射安全感,或许一直也是一个没有自身文化,却又被多元冲击自求生存的香港。这个男人就像香港,那些他追逐的女性,哪一段主导权不掌控在他手里,实则他又像陷入一个不由得选择的命运中,渴望什么?什么是他真实的安全感?好像只有在虚构的真实中,他方能找到镜中那个超我,一个可以让他舒舒服服的身体状态才感到安全。透过电影强烈地给人一种共同集体的梦境,B11透露潜意识的恐惧与向往,是主人公的梦境也是香港人的梦。
  五、结语:永远的波光粼粼
  只是那双被张曼玉偷偷拿走的鞋,是再怎么也找不回了。是起点还是终点?只是两个人的故事,我的花样年华,轻轻推开隐隐作痛的记忆的房门2046,我的花样年华,竟让人如痴如醉。是的,那是我的花样年华,有着迷人的香气。是的,那是你的花样年华,有着暧昧不明又华丽动人的情绪流转。伸手摸不着,待有感觉之时回眸一盼,一切又消逝得无影踪了。是开始也是结束了,才创作又更新,抹不去的痕迹。啊!一如诗人的手稿。啊!这场看不清楚的波光粼粼的电影人生,看不清楚的王家卫,就让其在时光、记忆、影像、声音、碎裂的、害怕的与梦境交错的湖面上,继续闪耀,闪耀着动人的,波光粼粼。
  后现代,这个被人用烂的词汇,这即是了。
  注释:
  ①⑧ 简政珍:《电影阅读美学》,论及前卫电影的抽象性,台北书林,2004年版,第238页,第13页。
  ② [奥地利]弗洛伊德:《日常生活心理分析》一书中,论及遗忘可能比记忆更加令人迷惑,志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页。
  ③ 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谈到爱情命定论中的访谈,香港电影学评论学会策划,香港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48页。
  ④⑤⑥⑦ 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谈到重复有助阅读变化,香港电影学评论学会策划,香港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 241页,第 242页,第255页,第 261页。
  ⑨ 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论及电影是在追忆那个消逝的年代,香港电影学评论学会策划,香港三联书店,2004 年版,第154页。
  ⑩ 陈清侨:《介于殖民与新殖民时期的香港社会》,王景致译,第26页。
  B11 电影成为心灵与文化认同的反映。
  [参考文献]
  [1] 潘国灵,李照兴,主编.王家卫的映画世界[M].香港:香港电影学评论学会策划,香港:三联书店,2004.
  [2] [奥地利]弗洛伊德.日常生活心理分析[M].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
  [3] 简政珍.电影阅读美学[M].台北:书林,2004.
  [4] 廖炳惠,主编.回顾现代文化想象[M].台北:时报文化,1995.
  [5] 刘立行.电影理论与批评[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
  [6] 陈清侨.介于殖民与新殖民时期的香港社会[A].王景致,译.廖炳惠.回顾现代与文化想象[C].台北:时报文化,199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