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性的原因,中国的部分设置保险学专业的院校往往将保险系下设于金融学院或者将保险教研室设于金融系。自保险学科教育在中国兴起,人们对其认识和定位就一直存有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学科属于大分融的
由于历史性的原因,中国的部分设置保险学专业的院校往往将保险系下设于金融学院或者将保险教研室设于金融系。自保险学科教育在中国兴起,人们对其认识和定位就一直存有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学科属于“大分融”的一部分,隶属金融专业学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保险专业被纷纷撤并为金融专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学科属于边缘学科而不应简单定位为金融学科,它既涉及了经济、金融和法律知识——因为宏观经济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分析经济发展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微观经济知识则利于公司层面的有效管理和经营;金融知识有利于掌握资金融通和资产管理的技术;法律知识则是订立保险合同的首要基础,责任保险的发展更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保险学科也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因为二者是精算人员制定保险费率和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石。除此以外,保险学科还涉及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如财产保险业务,需要了解不同结构及等级的建筑物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了解飞机、船舶的性能以判断与其相关的风险;需要工程、机械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来确定事故原因以及损失金额等等,所以保险学科又被称作复合学科,它需要的是宽口径教学。正因为认识和定位方面的差异,保险专业才被不同的院校分别归于财金学院、经济学院、审计学院、商学院、保险学院等,这其中就透射出人们对保险学科定位和认识方面的差异。
要确定保险人才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必须首先对保险学科进行统一认识和定位。上述两种认识观点不能简单判断孰对孰错,实际上在学科定位时可以将两种观点有机地统一。肯定地说,保险学科与金融专业学科有一种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金融业必将实现混业经营的大的趋势与背景下,保险业日益注重承保与资金运用两个轮子平衡运转,第一种认识观点进一步得到强化。加之精算技术不仅在寿险领域,而且在非寿险领域也被广泛采用,在这种前提下,强调保险学科的“大金融”属性,将有利于强化保险教学中金融和数理基础,合理分配和有重点配置金融方面教学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化的金融保险人才。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保险学科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的金融学科,从事保险工作需要丰富的建筑、机械与化工方面的知识,保险学科知识的多元性、复合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第二种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若把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再定位,我们认为,保险教育应该坚持强化金融与保险学基础教育不动摇,并不断吸收学习国际先进的金融保险理论,在这个基础上,提供广泛的选修课程和多学科知识,如消防与预防、销售与产品推广、工业制造与化工机械等,体现学科的宽日径、广覆盖,使保险学科教育真正做到博专结合、文理兼修、与时俱进。
三、高等院校保险院系的定轨:微观层面的认识
对保险人才的培养,仅仅对高等院校保险院系的定位是不够的。本文论述的定轨,是指保险院系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保险业适需的人才,保险院系应该从中承当怎样的任务,运用怎样的方法。本文分三方面对定轨进行论述,即人才方向培养(培养怎样的人才)、方法培养(培养的人才应该掌握怎样的方法和技能)和培养任务(保险院系应该承担怎样的任务)。
(一)培养方向:专才教育更利于现实保险的需要
人才的方向培养,保险院系应该必须首先选择是培养通才或者专才。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保险业的发展既需要通才,更需要专才。“通”是建立在“专”的基础上,通才是在精通本专业基础上的知识广博的人才。目前中国保险院系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满足了对保险通才的培养,对于一般高校而言,专才培养应该共识。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内部分工将越来越具体,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在保险业内部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保险院系应该针对不同的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不同需求主体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方向包括:保险公司专业人才、保险中介机构专业人才、投保人专业人才、保险监管专业人才、保险评级专业人才、保险审计会计专业人才、社会保险专业人才等等。表3列出了保险人才的培养方向,需求主体和不同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培养方法:现实主义的实证方法更有利于保险人才教学的需要
人才培养方法是指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工具分析理解问题。总体而言,保险人才需要掌握的方法应该包括三大类,即保险学基础理论,现实主义的实证方法和各项基本技能与工具。保险学基础理论是通过对保险学基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就具备理解各种保险现象,掌握新的保险知识和解决保险实务问题的核心技能。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向培养的前提。现实主义的实证方法是指通过对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和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一种实证分析方法。各项基本技能与工具是指通过对外语、写作、营销与谈判技巧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可以在以后工作中更好的应对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应用型、国际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和前瞻型人才。
(三)培养机制:学、业界互动机制更有利于保险人才成长的需要
建立学界与业界的互动,不单单指业界对学界的助学奖励和慷慨解囊或学界完成业界委托的研究、培训等项目,还包含了二者间各自优势与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内的融合。譬如说,业界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经济基础,为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服务。通过建立实验基地等方式,在教与学之间搭建平台,增加学界对保险实务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水平。而业界中理论功底好,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又可以进到学界的兼职教学队伍中,因为这类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总之,学界应主动顺应保险业发展,一为业界提供最新资讯;二要结合业界对人才需求变化,及时满足其智力培训要求;三要为保险理论的创新发展服好务,要研究国内外保险业的发展动向,总结其经验教训,并提供最新研究成果。
四、保险教育方式的改革:适应保险市场转轨的需要
(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特色,提高实训教学的力度
现代保险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各单位的第一线从事实务的高等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大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以工作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训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因此,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特色,一般来说,加大实训课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