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环境价值 人类之外的自然环境具有工具价值, 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木材等其他工业原料, 甚至作为获取美感的欣赏对象。这是环境的价值, 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 自然环境, 是否具有本身的内在
( 一 )环境价值 人类之外的自然环境具有工具价值, 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木材等其他工业原料, 甚至作为获取美感的欣赏对象。这是环境的价值, 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 自然环境, 是否具有本身的内在的独立于人类的价值?既内在的价值?现代科学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 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人们遇到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有机体的部分、有机体本身或由其集体组成的群落(生态系统), 其组成是用网络形式排列的, 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作为群体的生命之网, 是生命系统中的多层结构: 物种层次, 在某一空间范围内,不同物种在生命活动中与其他有机体紧密联系, 命运有一定的共同性, 这种组合称为“同生群”。在一个同生群内, 一个植物种的灭绝, 数拾个相互依赖的昆虫、动物或其他植物种跟随消失。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是生物在地球上生存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由众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物理环境组成。这些有机体有单细胞的, 也有多细胞的, 属于不同的物种,在食物链上居于不同的营养级位,有生产者, 居于不同级位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作为开放的系统, 来自太阳的能量在系统内流动,而物质则在系统内循环。生物圈层次:是指覆盖地球表面,组成地球大气圈的下层, 土壤、岩石圈表层及整个生命界。总之,正是不同层次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系统的网络共同维持着地球上各种功能的运转,保证了生命的持续繁荣。这就是自然间和谐、稳定和秩序。从这意义上说, 我们不能砍掉“生命之网”的任何一个环节, 以至牺牲其完整性。但是对于一个个体、一个物种或生态系统, 情况又不一样。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要点是:生物具有超过其支持他们的环境承载能力的繁殖能力。大多数个体在生命的早期死去,这显然对所涉及的个体是“恶”,但这对于他所从属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繁荣是必要的。是“善”当然,这种“善”是完全独立于人类的利益,即他们具有它们自己内在的价值。所以,从生命的网络格局看,无论是物种、或者是生态系统,或者是盖娅的某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其内在的价值。
( 二 )会计目标环境会计的目标可以表达为在遵从社会契约前提下使企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环境会计目标不仅应包括了现行传统会计的本质也应包括了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而且还应包括了企业和环境的时间因素, 也既社会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当前的,而且应该是长期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环境会计目标的理论必须与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相结合。根据可持续发展世界企业委员会(WBCSD)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包括对经济财富、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的积极追求。由于社会公平目标的抽象性和不可计量性,环境会计,将经济—生态效益作为系统的目标,也是无可厚非的现实明智之举。经济—生态效益的实现就是企业能够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这些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需求.保证生活质量,同时,又能逐步将生态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少到地球可能承载的水平之内。因此,环境会计的核心目标可以表达为计量、揭示和报告企业的经济-生态效益,和追求企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依据这一目标,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理就应得到企业的足够的保护。 同时,经济-生态效益的影响因素大多易于计量,而且这些因素变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也相对易于确认和计量。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则属于社会会计学研究的范畴。在环境会计研究中, 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而不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同时列为目标也属正常。1983年世界银行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建立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账户。 1989年我国政府修订《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力图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以使国民经济核算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阶段环境会计的发展,正是将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计量、揭示和报告融合进传统的企业会计,从而催生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环境会计的过程。显而易见,在依经济-生态效益目标构建环境会计系统过程中, 还必须深入研究并明确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孰先孰后?这就回到前述的环境自身价值的认定和独立于人类经济利益之外的生态环境系统的“善”或“恶”的判断。换言之,以经济-生态效益为理论基础的环境会计目标,实际上默认了企业的经效益同生态效益具有“此消彼长”的假设。也就是说。除非能双赢, 否则,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关系,必有一方需要做出让步。因此, 在环境会计学中,必然要引进更多的环境科学的准则、判断依据和方法。
四、环境评价与环境会计的经济后果
( 一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估环境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环境质量回顾评价。这是对某一区域某一历史阶段的环境质量的历史变化的评价, 评价的资料是历史数据。这种评价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发展趋势。二是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这种评价是利用近期的环境监测数据所做的分析与评价,它反映的是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三是环境影响评价。这种评价是对拟议中的重要决策或项目开发、生产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 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的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免这些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按照评价所涉及的环境要素,可以将环境评价分为综合评价(涉及区域所有重要环境要素)和单要素评价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所谓环境影响,按照ISO14001的定义, 是指“全部或部分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单个建设项目或企业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环境影响评价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代替的预知功能、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 无论对于新开发项目还是开发完成后在运行中的项目,它可以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提出各种环境破坏的减免措施和评价各种环境破坏减免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从而为环境破坏和不良影响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更好层次上保证区域开发和公共政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少或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除环境检测技术和手段外,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环境保护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 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 简称为环保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是制订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技术依据, 它使环保法规具有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 为执法提供了手段和依据;是环境管理, 既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环保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只有国家标准。”概括起来, 目前我国执行的是四类两级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环境质量标准是以国家的环境保护的法规为政策依据, 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评价环境质量的尺度和进行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的依据。环境质量标准依据环境要素分为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