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财务会计(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董如庆 汪志远 发表于:2011-12-27 10:39  点击:
【关健词】可持续发展; 财务会计; 会计目标; 确认; 计量
最后,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和风险有所上升。一方面,信息披露公开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能增加企业竞争的困难和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不当可能导致会计执业风险。由于会计需要反映的内容不断增多,核算对象的不确

  最后,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和风险有所上升。一方面,信息披露公开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能增加企业竞争的困难和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不当可能导致会计执业风险。由于会计需要反映的内容不断增多,核算对象的不确定性也明显增大,因此对职业判断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在提高会计地位的同时,也加大了会计的责任和职业风险。
  (七)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整体拓展
  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会计理论的继承、补充和延伸,还推动了各种新观点的涌现,形成重大的观念突破。在此基础上,新的会计理论逐渐实现对传统理论的协调和包容,促进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改善了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还促使财务会计与其他学科交流互动,极大地丰富了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使之向更为科学和开放的方向发展。
  
  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财务会计发展现状及改进思路
  (一)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财务会计发展现状
  通过近年来将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会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并从探讨披露相关信息的必要性向实用层面深化,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财务会计体系正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些国家以会计准则或立法形式对环境成本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很多国家的政府和其他机构积极资助以环境和生态为主题的会计研究,同时,部分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已开始在财务报告中自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是,尽管会计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付出了一定努力,却仍然遭到很多批评,而且应当承认,会计界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当前的会计研究相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在整体上滞后,对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信息披露还停留在定性阶段,同时缺乏统一规范和切实有效的计量手段,造成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和可比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仍然不愿主动对以反映经济效率为核心的传统会计模式进行变革。这种滞后状态的不良影响集中表现在:1.阻碍了生态效率的实现。传统会计体系以经济效率为出发点,以GDP、EPS为主要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指标,以货币资产为决策的基础,以利润为重点的业绩衡量标准。由于很多资源如生态资源没有明确价格或者价值易被扭曲,在这一体系下无法作为一种资产进行有效计量,致使大量企业非持续化地使用这些资源,经营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其社会总成本远远超出经济成本,阻碍了生态效率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难以保证生态公平,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是指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代内公平是指在同一代人之间,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事实上,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水平和法治化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跨国转移非常明显。而目前会计界缺乏统一权威的准则,难以对微观经济活动中的生态代价进行客观反映和有效控制,从而使实现生态公平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就我国的现实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始终未能全面摆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型模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压力,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如何使由外延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内涵集约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个关键问题,也需要会计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和参与。事实上,对此我国会计界也付出了一定努力,只是总体上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从实务角度看,我国企业在环境支出等问题上的会计处理还缺乏统一有效的规范,导致相关信息的可比性较差,大多数企业则存在一种矛盾心态:在没有规则压力的情况下缺少主动披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的热情;另一方面又期待能有相关法规对实务操作加以指导和规范,以弥补规则缺失造成的空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目前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会计方面,其他反映社会公平与效率的领域则相对欠缺。
  (二)推动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财务会计发展思路
  当前,我们应充分重视和吸取发达国家在发展中的教训,加快可持续发展观向会计体系的渗透和融合。这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市场价格机制的完善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对资源耗费的合理计量,改变由于市场价格信号失效导致的资源破坏性使用,尽快建立以生态效率为核心的衡量机制和市场交易体制;二是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的转变,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外部效应的计量和报告,为宏观调控创造有利条件,使“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借助会计评价和控制,使单纯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生产模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运用可持续发展观对会计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已成为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进和渗透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巨大冲击,使会计的各个现有分支、包括财务会计都将面临重大挑战。此外,可持续发展在会计学中的应用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在企业内部建立以生态效率和社会公平为目标的可持续经营体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体系的相应变革,而以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财务会计体系也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1.帮助企业确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目标,并据以调整会计目标;2.建立以生态效率为核心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3.发展多种计量手段,采用多样化计量手段衡量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环境成本、环境效益,促使企业更多地关注外部成本,以及使用可再生资源和无生态危害的产品市场,并使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加重视外部风险信息;4.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衡量投资风险、作出经济决策的高水平信息服务;5.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建立国际化会计规范和完善各国的会计准则体系;6.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在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之上。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融。
  
  【参考文献】
  [1] 刘思华.创建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4).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