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现代文明在不断实现人类美好梦想的同时又破坏着人类的生存基础。从工业革命算起,所谓的“现代”方式经济活动仅发展了300多年,还不到地球生态系统年龄的千万分之一,但人口膨胀、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等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已经日益威胁地球生态和人类自身的前途。随着人们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质疑,作为反省的成果,可持续发展观日益得到重视和认同。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观之下,多种学科实现或尝试董如庆
王志远着相互间的融合,扩展了各学科的范围,促使其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兴交叉学科,使现代科学体系得到了实质性的巨大发展,其中也包括了财务会计学科。本文主要研究财务会计学科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受到的影响,以及目标和发展思路的改变。
传统发展观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以GDP作为主要衡量手段,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成本和环境代价,偏好高增长、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环境破坏,致使许多国家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尴尬境地。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并未同步改善,反而出现了人口膨胀和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恶化、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乃至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可持续发展观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它将社会、经济和生态视作一个完整、互动的三维动态复合系统,以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经济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作用于其它两个子系统的同时,又受其约束和影响。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只考虑经济后果,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生态影响,以确保各系统自身的内在有序及其与外部系统的相互协调和动态平衡。只有当经济活动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不超过生态和社会系统的承载能力时,人类自身的发展才有可能持续。这一观念对发展目标和增长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代会计学,尤其是财务会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当然也受其特定价值判断的显著影响。在传统发展观之下,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记录者和描述者,其目标集中于反映人类的经济活动,相对忽视社会和环境影响;而在可持续发展观下,会计定位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维复合系统之中,其使命和立场都发生了显著转变,从关注个别经济主体和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发展为更多关注整个社会的资源消耗、补偿和平衡,以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以便更为广泛地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由此引发的巨大变革促使会计学体系不断演进,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自身框架内,并赋予财务会计新的内涵和发展思路。反过来,财务会计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社会实践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突出表现在:通过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健全企业和宏观经济活动的外部社会成本、社会贡献、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体系,对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恰当的衡量、反映和评价,以及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后果评估中提供指标考核、责任认定等特殊支持。
二、可持续发展观下财务会计学科体系的拓展
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财务会计研究范围明显扩展,新学科大量出现,丰富了财务会计的学科体系。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财务会计的立足点不再限于单纯反映经济资源的消耗和单向循环,转而关注资源的全面综合利用与重置,在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同时维持多维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导致会计研究对象范围扩大,研究领域日益拓展,并且与其他学科在研究对象上出现重合,促使学科交叉和新的会计学科不断出现和迅速发展。比如,当出现持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为确保企业在物价变动前提下实现生产能力的重置,财务会计突破了历史成本计量的传统,发展了一套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物价变动会计方法;又比如,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目标和职能不再仅局限于为股东实现盈利,而是追求在科学配置和合理运用资源创造价值的同时,有效履行保护和改善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责任。与此相对应,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主体扩大到社会各界,关注内容也扩展到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于是,提供相关信息的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社会责任会计最先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而超越狭隘的纯经济理性,进行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性变革。它以反映企业的社会绩效和影响为目标,提出了净社会贡献这一概念,即从企业利润中扣除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或社会成本),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最终衡量指标。相应的,发展了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等新的会计报表要素,以及对这些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方法。社会责任会计突破了传统会计基于股东报酬角度计算和列报经营成果的模式,转而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即“增值额”,传统会计报表中一向被作为费用扣除的工资、利息和税收,在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下都被当作来源于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经营的贡献而包含于增值额之内。这明显突破了传统会计的唯经济指标和业主权益至上的观念,反映了对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进入80年代后,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环境会计最初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和补偿,尝试同时以货币单位和实物单位进行计量,从而对企业的资源耗费进行反映和控制。随后其功能发展到对企业与环境有关的事项(如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进行系统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报告。这种功能在传统会计中被相对忽视,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逐渐得到加强和深化,朝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为核心,以生态效率为衡量尺度的体系演化。
作为对传统经济理性的挑战,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都是对现代会计体系的有益探索和创新,但它们之间又有所区别: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主要构建在“经济—社会”二维系统的基础上,环境只是作为社会子系统中的一个外生变量;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则构建于“经济—社会—生态”的三维系统之上,其中生态环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外部变量,而是一个基本的子系统,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效率角度对经济活动的社会和环境成本进行计量,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对这些活动进行评估和控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