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棋局与中国的应对策略(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任国明 发表于:2012-07-10 14:59  点击:
【关健词】 亚洲 中国 美国 变化 战略
在东南亚,东盟10国加东帝汶11国同样为美国所用。美国利用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戒备之心,高调重返亚洲,并利用菲律宾和越南,带头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较劲,目的在于挑起周边国家与中国不和,从而影响中国的崛起步伐。

  在东南亚,东盟10国加东帝汶11国同样为美国所用。美国利用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戒备之心,高调“重返亚洲”,并利用菲律宾和越南,带头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较劲,目的在于挑起周边国家与中国不和,从而影响中国的崛起步伐。
  美国借助印度平衡中国的企图十分明确,支持印度成为核国家,军售印度先进武器,增强其对抗中国的实力。当然,俄罗斯也加入对印军售的行列,大国间的制约,各有各的企图。
  “阿拉伯之春”由美国人一手策划,使得中东、西亚产油国,特别是实行家族式统治的国家动荡不安。这个“春天”行动对美国是祸是福尚难判断,但如果极端势力掌权,将对美国的中东和亚洲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三、 影响亚洲合作的其它消极因素
  一是经济模式的制约。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雁行模式”不断地延伸。先是日本,依靠美国市场和技术,实现经济起飞;接着,日本带动“四小龙”实现发展,同样依赖着美国的市场;接下来,中国在外资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同样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依靠外需,而非内需拉动的经济是亚洲经济模式的一个致命硬伤。区域内部缺少核心国家和核心市场。
  日本也好,中国也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依赖于国际市场,依赖于外需,这种模式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而中国较之日本,经济发展质量更处于劣势。主要问题一是依靠外需,二是依靠效率不高的投资,而国内消费占GDP不到40%,大大低于美国的7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年均水平。
  亚洲经济集体依赖于美国、欧洲的需求,不利于构建亚洲的一体化。亚洲的发展,需要出现一个以代替美国、欧洲市场消费能量的亚洲市场。中国与日本应该具备这样的潜力。中国以13亿人的消费市场,即使只有10%的中产阶级,足以抵得上日本的整个国家;日本的市场如能开放,其吸收能量也不容忽视。印度当然在未来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考虑到其不断增长的人口,估计2030年将达到15亿人口,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印度经济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其软件、制药、服务业,独树一帜,大量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的出现也值得期待。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先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还是保持30年快速增长的中国,或是正步入快速通道的印度,都受制于经济发展模式,而没能成为亚洲经济的核心。
  好的迹象是,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角色在缓慢提升,正在起到改善亚洲各国产业链的“枢纽”作用。但从纠正“全球失衡”的角度考虑,中国必须正视不可持续不平衡发展模式的问题。着力改善民生,提供各类保障,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是一条不可回避的道路。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又将引来新一轮指责。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保持进出平衡是中国应该实施的策略。
  二是历史纠纷与矛盾。亚洲国家间存在的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及冷战遗留的相互不信任,严重阻碍合作的深化。中印、中日、印巴、朝日、朝韩、日韩等都有着众多的领土、民族方面的纠纷,有些矛盾甚至不断加剧,不仅给外来干涉提供了借口,也不利于区域合作。
  三是中国周边小国的“走钢丝”。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时机选择十分巧妙。中国周边小国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感到担忧,希望借助区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重返亚洲,平衡中国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如意算盘是军事上、政治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在中美两大国之间“走钢丝”,施展平衡术。最近,菲律宾在黄岩岛主权上对中国的挑衅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亚洲诸方与美国角力的趋势
  亚洲所以出现如此之多的不确定因素,是因为大国间正在调整彼此的利益存在,各方力量与美国的势力也有着明的暗的角力,而这种局面估计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中美处于试探力量、寻求彼此满意的合作方式的过程中,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实则是相互调整的正常反映。亚洲只是中美在全球利益平衡中的一个局部反映。作为全球经济第一和第二的大国,美国处于守势,力求保住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处于进取的态势,谋求改变由西方主导的局面。中美关系处于磨合时期,在某些领域两国存在共同利益,在一些领域也存在明显分歧。在亚洲主导权上面,美国不甘心就此退出领导角色,拉一些国家遏制中国,成为对华政策的核心。尽管表面一再否认,但种种政策和举动证实美国口是心非。从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到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在重新构筑第一岛链对华封锁的战略。在布什忽视亚洲10年之后,奥巴马“重返亚洲”,引发力量对比的重新调整。在第4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决策层提出中美关系“C2”而非“G2”,美国官方反应并不积极。
  经济上的成功使得中国有能力在亚洲同美国较量。无独有偶,日本与韩国政府脱离美国的意向一度也十分强烈。韩国卢武铉政权和日本鸠山由纪夫政权要求美军撤离本土军事基地的呼声曾十分迫切。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大大强化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因此,新世纪头10年,亚洲特别是东亚展现出明显的脱离美国的倾向。
  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积极寻找美国以外的合作伙伴,与中国合作成为沙特皇室的首要选择。中国需要稳定的原油供应,沙特需要稳定的需求对象。这种合作是东亚与西亚迅速接近的动力。降低对美国依赖的风险,成为共同的选项。
  2011年11月,奥巴马完成了美军撤出伊拉克的任务,打了8年,得不偿失。伊拉克成了美国又一次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的地方。更令美国尴尬的是阿富汗战争打了10年,塔利班越战越强,美国从起初力图消灭塔利班,到现在意欲讲和,而后者不给面子,不停地发动“攻势”。美国的决策者们(小布什时代)忘了苏联入侵阿富汗惨败而归的历史,美国同样在阿富汗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由阿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过去10年,美国在西亚玩大了,没玩好。现在通过玩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又将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独裁封建的赶下去了,没想到极端宗教势力借机坐大。基督教伊斯兰两大文明冲突刚刚开始,而美国是挑起冲突的元凶。 在西亚,共有20个国家,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尼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情况更加复杂。这里是战后世界的火药桶。这一地区自二战后美国势力一直存在,成为地区冲突的源泉。首先美国欲控制这一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的战略要地,其次欲控制全球能源中心,中东、西亚盛产石油,是世界能源基地。再一个就是引发宗教文明冲突。巴以冲突完全是西方一手策划的。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从未停息,巴以冲突实质是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及西方国家的冲突。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英国的强大支持。美国的策略是利用一方打一方。两伊战争(上世纪80年代)打了十几年,是美国挑动伊拉克打起来的,结果两败俱伤。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让伊朗的实力突显了出来,成为西亚的强国。但伊朗不听话,美国便利用核问题整伊朗,又利用“阿拉伯之春”把火烧到伊朗小哥们叙利亚。“阿拉伯之春”美国和北约玩大了,把阿拉伯世界“强人”卡扎菲搞死了,把亲西方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赶下台,结果伊斯兰极端势力“穆斯林兄弟会”势力上了台。美国得不偿失,未来美国在西亚、中东的处境更加不利。(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