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控加工工艺学》一体化课堂教学法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张卫红 发表于:2011-07-22 10:06  点击:
【关健词】引导艺术 前学后用 理顺脉络 抽象问题形象化
在数控专业课可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引导艺术、联系相关课程知识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动地位,做到既形象有趣,又不脱离实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数控加工工艺学》的内容涉及数控机床结构原理和数控加工工艺理论的两大主要模块,对于基础差的技校生来说教材显得相对抽象难懂,如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那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怎样合理利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呢?针对中职技校生底子薄,且学习积极性不高,《数控加工工艺学》课程内容不宜掌握的现状,反复摸索探究,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教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课堂引导艺术
  引导艺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定的、适宜的、科学的引导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学习或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和热烈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独立思考、积极思维,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引导艺术可以用在课程导入、教学中途及课程小结每个环节中。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课题的引入不一定非要迂回切入,有时开门见山也可以起到鲜明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数控机床用导轨》这一课时,我就直入主题:“大家已经见过我们实习车间的普通车床、普通铣床以及数控设备了,那么,都见过导轨了么?”回答是肯定的,甚至有同学抢着描述“很亮”、“很直”。于是乘着大家的热情接着发问:“没错,大家看到的是导轨的裸露部分。那么有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导轨有什么用途呢?”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不确切的,但会有一些接近正确。这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继续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而这时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导轨的作用”则作为本次课的开始展开下去: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对导轨应该提出哪些要求呢?要满足这些要求,数控导轨应采用什么样的结构类型呢?…整堂课顺利展开,知识链接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但在教学进展中途,教师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时刻集中,将会前功尽弃。而适时、灵活地运用引导艺术,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艺术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提问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还可以采用兴趣法、发现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一次讲课过程中,讲到数控分度工作台的特点:主要分度定位元件多齿盘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不会影响其精度,精度甚至还会有所提高。对于这一点,很多同学想不明白,开始走神。于是就说:“同学们都见过摩托车吗?有没有要求过别人用新摩托带你?”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很多同学糊涂了,但也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课堂活跃了,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当发现学生的精神已全部进入状态,接着给出结论:“其实这里的磨损不是损坏型磨损,准确地说应该是磨合。新车的机械传动部件并不一定处于最完美的配合状态,这时若负重工作可能会严重磨损,所以他可能会拒绝带你,但你不应该生气。(学生笑)若经磨合之后就能达到最佳配合,延长使用寿命。分度台也一样,正常磨损不仅不会影响精度,还会提高。”这样,通过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二、联系相关课程知识,完整知识体系
  数控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应是以数控加工技术知识及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为主,并辅以必要的支撑知识和相关技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教材内容前后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关课程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支撑作用。因此,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对教材的每一章节孤立讲解,这样学生学完之后,脑海里只会残存一些知识碎片,经过一段时间,可能连这些无法粘连到一起的碎片也会消失。
  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不时地回顾旧知识,并指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事实上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章节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教师捕捉到这一点,就能做到随时复习,随时强化新知识。比如第一章第三节《机床坐标系》和第二章第八节《金属切削数控机床》两部分相隔很远,但仍能找出他们的联系加以利用。第二章第八节中的内容:数控铣床的布局形式受工件尺寸、形状和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升降工作台、主轴移动以及龙门式铣床。这实际上是说在布局上,逐渐由工件运动转变为刀具运动。因此,不同机床的坐标应用是有差异的。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坐标判断,弄清工件动与刀具动的差别。而这一点恰恰是机床坐标系的学习难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强化机床坐标系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并使得知识前后贯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前学后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种“前学后用”不仅应用在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贯通,更应体现在《数控加工工艺学》与前置相关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构架更完整,并使其认识到自己的所学原来已经这么丰富、有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教学内容是更换主轴换刀方式的特点,换刀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换刀时间短,但多主轴的刚性差。“为了突出更换主轴换刀方式换刀时间短的优点,我们常采用顺序选刀法,此时采用非常简单的换刀机构就可以实现换刀,我们每位同学都学过,是什么机构呢?大家想想。”教师用这种形式发问,随即启发:“在《机械基础》中学过。每次转过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完成换刀。”学生通过努力回忆、思考,进行讨论,当他们最终得出结论——槽轮机构时,立刻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在学生脸上兴奋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因为自己也能解决数控机床的问题而感到骄傲。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设计等综合能力水平。
  三、理顺知识脉络,明示知识要点
  理顺知识脉络的目的是让知识体系更清晰,更便于记忆。明示知识要点的作用是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
  可能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布置一道问答作业,结果会有半数以上的答案是把教材中的有关段落整篇抄录下来,而所谓“简洁”的答案却是不完全的。这说明学生还不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让他们复习一本书,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望文生畏。所以,在每部分内容讲完之后,都应该帮助学生理出提纲,划清脉络。每次课后要做小结,每一节内容结束要做串讲,每一章之后要做总结复习。总之,记忆一条线索总比记忆长篇累牍的课文要容易,也更会被学生接受。以笔者浅见,明晰脉络可用下面两种方法实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