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庸小说与中学语文教学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第41回于2005年走进高中语文课外读本,引来诸多争议。打杀情节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反对者认为这有暴力倾向,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赞同者认为金庸小说中的打杀情节是与历史、哲学、科学以及文化相融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人格塑造。
教材中的作品是为教学服务的,中学语文教学始终承担着两项任务:语言技能的学习和人生观的树立。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笔者认为,以往由金庸小说所引起的争议在于大家忽略或淡化了前者。基于此,本文将以小说中构成所谓“打杀情节”所必不可少的一类词语——武功词语为核心,从命名及词义表达两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总结金庸小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尤其是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启示意义。
二、金庸小说武功词语概述
打杀情节少不了打杀动作及动作名称。武功词语是构成打杀动作所必须的材料,包括表示武功的动作词,如“打、踢、击、刺”等,以及表示武功的名称词,如“少林罗汉阵、打狗棒法”等。因前者的词义多为常用义,对中学语文教学并无太多启示,而后者既有常用义,也有语境义,对语文教学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下文所称“武功词语”仅限后者。
三、金庸小说武功词语的命名方式
从来源看,金庸小说武功词语有借用和自创两种类型。借用型武功词语指来源于汉语共同语中的固有词语,其中有的本义为武术词语,如“大金刚拳”;有的本义为非武术词语。自创型指作家运用汉语语料加工创造而成的,非汉语固有词语,如“天山六阳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武功词语的界限并非绝对,其中所借为非武术词语的那部分词语,如“凌波微步、斗转星移”,以及只部分借用的那部分词语,如“北冥神功”,均蕴含自创成分。
从构成成分看,金庸小说武功词语有如下四大特点:
(一)含有大量动物词
进入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中的动物词有两类:凶猛力量型和温婉飘逸型。一方面,它们体现着中华武术技击中刚毅与灵动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这是武术套路或招式仿动物猎取、活动时形体的结果,要求仿其形,领其意。从金庸武学理论的认识上看,武术之美在于力量与飘逸的结合,这实则是刚与柔的结合,也是武学的境界与哲学的认知。“隔山打牛”中的“牛”体现了武功的力度,“控鹤功”中的“鹤”体现了轻功的飘逸,“降龙二十八掌,见龙在田,擒龙功”中的“龙”则集灵动、力度于一身。
(二)含有大量自然事物词
进入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中的自然事物词也有两类:外部迅猛型与柔顺型。它们同样在深层理念上实践着金庸武学思想,展现着武术中阳刚与阴柔之结合。“火焰刀”灼人的力度之猛,“斗转星移”,将对方使来的招式以不着痕迹、不形于外的方式如数反施于对方,分别透过其中的“火焰”“移动的星”等传递出来了。
(三)含有大量医学术语
武术属于体育的一种,讲究气血经胳的运用,于是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中使用了大量穴位词,“六脉神剑”,其中的“六脉”分别为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指末节处的六道穴位: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剑、少冲和少泽穴。
(四)含有大量宗教术语
武术讲求内外兼修,内即意念,宗教在这一层面与武术有相通之处。另外,金庸小说中有大量的僧人道士,少林武当。“大金刚拳,降魔禅杖,少林罗汉阵,般若掌,夜叉探海”,其中的“金刚、魔、禅、罗汉、般若、夜叉”都与佛教教义相关。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武”,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身体动作,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一直在凸显这一理念:武术是体育与人类其它认识及学科的结合,而体育中的武术也不限于外在的打打杀杀。
四、金庸小说武功词语的词义表达
词义是词语的核心。正确全面地理解这部分词语的词义,对于理解金庸小说中的“武”是十分重要的。总的来说,这部分词语的词义有两面性:有的使用常用义,与固有词义一致;有的则使用语境义,非固有词义或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
使用常用义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借自固有词语中表武术意义的词语上,如“大金刚拳”,这是北少林拳法中古老且有代表性的拳种,“大金刚”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金刚之躯,无坚不摧,所向无敌,因而此拳法讲求遒劲,力度与凶猛。同时,此拳法还讲求武学与禅道的相融。武与禅都有崇尚生命、道义的一面,“止戈为武”,“禅,祭天也”。另外,也体现在局部借用型如“北冥神功”,“北冥”语出《逍遥游》,及自创型武功词语上,如“隔山打牛,控鹤功,擒龙功,北冥神功,天山六阳掌,打狗棒法”等。这些词语的特点是前面或中间有一个核心的动作词,如“打,擒”;或者最后有一个核心的名称词,如“功,掌”,中间还有一些动物词或哲学词等修饰成分,为读者理解该武功招式的特点提供方向。
使用语境义的情况在《天龙八部》第41回中只体现在借自固有词语中表非武术意义的词语上,如“斗转星移”,常用义是季节或时间的变化,而小说里却将其化为一种高深的武功,将对方欲施加给自己的功力如数不露痕迹地转移给对方,正所谓“以彼之功,还彼之身”。再如“凌波微步”,该词语出自《洛神赋》,常用义为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而小说里则将其化为一种上乘功夫,要旨在步法的移动上,《易经》六十四卦是其移动的方位,移动时还讲求身形的飘逸与轻盈,并且要与内力相配合,非单是动功。
五、金庸小说武功词语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金庸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课外读本是一件大事,这标志着金庸小说较为正式地成为了中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小说中武功词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至少有两方面:
(一)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影响
语言技能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词的积累,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等,作文教学其实就涵盖了前三项内容。语言丰富不是只背几首唐诗宋词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从文学、历史,甚至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去积累,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及程度之后,还要内化为自身语言个性化的一部分。金庸小说武功词语从命名方式到词义的表达,无一不体现着作家的渊博学识和高超技能。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