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方针的理解有偏颇之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确实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但多数学校未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以服务为宗旨,职业教育为国家
第四,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方针的理解有偏颇之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确实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但多数学校未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以服务为宗旨”,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职业学校为行业、为企业服务,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命所系,责无旁贷。但是,一方面,这里的服务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为经济发展,为企业服务;二是为学生服务,既要为学生当下的就业服务,也要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服务。订单培养,一年的所谓顶岗实习,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但却无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责及功能是有限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以就业为导向”,一方面,就业只是方向,是指导思想。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就业导向的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只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学校教育的全部。另一方面,这里的就业指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而非只顾眼下不顾长远,只见就业率不见就业质量的就业。如果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需要和民工争抢岗位,这样的职业教育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以能力为本位”,这里的能力当然包括专业技能,顶岗、上岗操作的技能,但绝不仅此而已,即不仅指动作技能,还包括一定的智力技能;不仅指现时的操作技能、工作技能,还包括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
2.增加文化课教学时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一,增加文化课教学时间的必要性。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价值是什么、教学时间多少合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性质、教学任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有关。首先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看,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求他们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②,必然要求他们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其次从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看,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具有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性质,而且具有基础教育的性质。再次,基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应承担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双重任务,其课程设置理应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大类。最后,普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文化课学习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既然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性质,承担双重任务,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取双证书,那么学校对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就不能有太大的差别,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时数就不能有太大的差别。按照有关学者的观点,掌握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至少需要两年的学习时间③。即使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标准可适当降低,但一年的文化课教学时间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的。
第二,增加文化课教学时间的可能性。为什么文化课教学时间不够?因为专业课,特别是顶岗实习占用的时间太多。顶岗实习真的需要一年吗?首先,既然职业学校不可能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那么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就没有必要定得太高。其次,现在的顶岗实习,效果并不好。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目标是生产效益最大化,而非育人效益最大化。所以,一般来说,企业不可能给学校、给学生提供学习型的生产岗位,这样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企业用人之需、生产之需,而实习岗位又是粥少僧多的状况,学生难免会沦落为廉价劳动力。所以,顶岗实习的时间不仅有压缩的必要,而且也有压缩的空间。笔者认为,顶岗实习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一学期。
四、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原因。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中专、技校享有种种优惠政策,初中毕业生趋之若鹜,所以生源质量较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大中专学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中专、技校享有的优惠政策被取消,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中职招生难的问题开始出现。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相应,中职教育招生规模连续三年出现较大幅度地下降。招生规模下降的同时,生源质量随之下降。2005年开始的中职扩招,使前述情况更为严重。北京于2001年开始实行职业学校文化课统考制度,原本实施效果较好的制度却于2005年被取消了。取消文化课统考,很有可能是为扩招开路,因为统考要求学校招收文化课成绩较好的生源,而扩招则迫使学校不得不招较差生源。为了完成扩招任务,除了取消文化课统考,采取的其他措施即为降低入学门槛,甚至取消门槛,初中毕业生登记、注册即可入学,更有甚者,初中辍学生、成绩较差的在读生也被动员进了职业学校。中职扩招吸纳了大量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使原本文化基础就较差的生源质量雪上加霜。 2.提升学生文化基础、增强双证书实施效果的策略。中职扩招是导致学生文化基础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概括而言,中职扩招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世纪之交,中职规模下滑,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重现。中职扩招是为了调整不合理的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二是我国劳动力市场连续多年出现技工荒,中职扩招有加大培养技能型人才力度的考虑。关于第一个原因,一般来说,高中阶段职普规模要维持大体相当的比例,但是,职普比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的;职普比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影响职普比的因素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职规模的缩小、职普比的下降是可能的。这也就是说,未来中职扩招的规模有可能下降,甚至有停止扩招的可能。关于第二个原因,技工荒与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培养技工,绝不只学校职业教育这一条路,职前培训、学徒培训、岗位培训等均是可供选择的路径。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相比,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不仅可行,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言,其培养技工的效率可能更高,经济效益可能更好。既然是社会化的职业培训,那么专门性的培训机构可以做,职业学校也可以做。再联系我国政府自1999年开始普遍推行的劳动预备制④培训,职业教育(目标是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与职业培训(目标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单证)相结合可能是解决职业学校双证书制度不能很好落实的有效策略。之所以提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策略,是基于如下三个方面的考虑:(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